“十二五”规划与当前经济环境(9)

摘要:金融危机前的国际金融体系,我们称其为春秋时代,有几个领头羊,特别是美国总想在国际金融体系中一面发挥主导作用,一面在形式上负一定责任;危机后进入战国时代,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变成了功利主义。我国内部经济环境也存在隐忧,现在有个概念叫做GDP锦标赛后半场,前半场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已发展得差不多了,可能从比赛中退出,但中西部仍在强调增加投入。

在生物技术有关领域,美国从本世纪初就对生物技术提供大量的资金支持、政策支持,但到现在为止,生物技术并没有获得突出进展。因此在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过程中要避免一哄而上,政府要做的是把财政支持、财政补贴做到位,引导市场自发参与,而不是以国有经济、财政补贴为主导,以市场化的资金为辅,否则容易出现投资失衡或惨痛失误。在谈战略型新兴产业的时候,在积极乐观态度的基础上,还要始终保持清醒。

第四,发展绿色经济,主题词是节能环保。

在节能环保上,中国内部面临的压力更多地不是来源于高污染,而是来源于资源的过度浪费。谈到节能环保,无非就是资源压力和环境压力,中国在当前特定的发展阶段,要完全发展无环境污染的低碳经济是不太现实的。说我们面临的国内节能环保的压力是国内的资源难以保障高速的经济增长,不是说不重视环境问题,而是说环境问题在某些阶段是难以逾越的。因此,面对资源压力,我们提出了节能环保、绿色经济,不仅在国内进行绿色经济的转型,而且要在全球找资源。因为存量有限,资源问题具有一定的排他性,所以资源问题对于中国的经济增长和战略地位而言意义是非常大的,我们发展绿色环保产业一定要充分考虑到资源的节约和高效利用。

绿色经济或节能减排应该予以重视,中央政府在国际上做了许多承诺,但这几年要处理好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发展目标与实际情况的问题;二是短期和中长期的问题。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这是方向,但与此同时一些重工业是我们暂时不能放弃的,必须要衡量利弊,不能一哄而上地搞低碳经济、低碳城市。因为在现有的模式下,离不开工业,工业必然是资源密集型,环保压力较大。

发展绿色经济、节能减排要细化指标,如果指标模糊,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就像一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变成了一个代码,大家都在谈,但不知道谈的是什么。

第五,多项改革推动消费增长,主题词是消费推动。

消费推动是贯穿“十二五”的主题词。如果不转向依靠消费,10年之后我国经济就会遇到问题,虽然这样说可能不太严谨,但多数人认为10年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周期,因此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措施来推动消费的增长。

一是收入分配改革。收入分配改革在“十二五”期间是一个突出亮点。此前,政府谈收入分配改革的时候,经常带有一些计划经济的色彩,谈的还是计划思路下怎么样调控职工收入,但有一些是政府不能做的,政府无法影响市场化企业。在“十二五”期间,收入分配改革是通过市场化的方式间接进行调控。比如,通过税收方式,使税收更多地向中低收入者让利;或是通过改变税种结构进行调控。

中国的税有两大类,一种是流转税,一种是直接税。直接税就是直接落到具体的实体上,像公司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流转税是在生产消费的过程中,在中间阶段征收的税,像营业税,消费税等。在发达市场经济体系中流转税是较低的,主要靠直接税,但我国的流转税较高,就造成了价格体系的问题,往往市场定价比较高,产生了一个高于国际平均价格的价格水准,这是导致通货膨胀的压力和居民消费力不足的一个因素。

责任编辑:陈航舟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