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热点、新媒体及应对之策

核心提示:尼尔森公司调查称中国网民喜欢分享负面评论,这在全世界都很少看到。公众习惯用信息是不是公开、透明来衡量政府的公信力。政府对于新媒体的应对,从政府官员角度看,开放的心态特别重要,因为新媒体的基本特征就是开放,如果一味用封闭的方式去工作,等于跟它拧着干。新媒体的门槛或起跑线对中国和西方来说是一样的,但跑了十几年后,发生了很大改变,中国已经落后一大步了。

今天主要讲一讲近期一些舆论热点,新媒体带来的舆论环境的挑战,目前中国网络以及舆论深层的基本机制,以及在实践中如何应对媒体环境的改变。

舆论热点:危机在哪里

中国舆论最大的关节点已经归结到互联网环境下了。比如去年年底在海外被疯炒的关于中国互联网监督的新闻,现在已经得到了政府的认可,尤其是得到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首份《中国的反腐败和廉政建设》白皮书的肯定,其中赞扬了互联网在提高公众监督方面发挥的作用。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是:2003年至2010年,中国公众对反腐败和廉政建设成效的满意度平稳上升,从51.9%提高到70.6%。海外舆论普遍认为中国党政机机构已经认同了互联网的舆论,也认同了互联网作为中国最重要的舆论阵地的现实。

互联网带来了新的管理方面的难题,中国的网络是全世界负面评论最多的,去年尼尔森公司在全世界几十个国家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的网民倾向于批评性的意见。批评性意见在其他渠道如果得不到宣泄,就可能集中在网络上。

网络是侵权的重灾区。从网络侵权的新形势来看,网络侵权和传统侵权已经不一样了,有一些新的表现形式。去年福布斯有一篇报道指出,中国视频类的盗版已经是一种综合症,很难治理,中国现在是图书、音像、电影盗版的天堂。这些新问题的出现很大程度上跟我们的媒体环境是相关的。另外,电子期刊数据库造成的侵权案例越来越多,也很需要重视。目前中国在互联网上的国家形象因此变得糟糕。

网络是打黄扫非的集中地。打黄扫非是为了社会环境的净化,但我从各种舆论里收集到的信息是,很多人对打黄扫非这个概念很淡漠甚至比较抵触。2009年全国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第一批曝光的网站里有谷歌、百度、新浪、搜狐等大网站,虽然后来一直不停地曝光,但大家发现低俗之风已经是无所不在了。执法部门要求网站自行清理,然而曝光之后网民反而是更蜂拥地去找那些被曝光的内容。比如同一性质的事情通过网络曝光以后愈演愈烈,变成了人权问题。2002年陕西延安一对夫妻在家看黄片被抓起来,通过媒体的不断曝光推进,演变为人权和言论自由的讨论,最终在十几个月以后由执法部门道歉完事。2008年河南南阳一男子在电脑里存储色情片,被网警偶然碰到,罚款1900元。2010年重庆男子下载黄片事件也闹得沸沸扬扬。

网络还是负面舆论的集散地。网络舆论对于管理者的抵抗到了非常厉害的程度,以至于执法者、管理者基本上就是民众的对立面,管理部门做的事情在很大程度上是被网民们质疑的。如果只是纯粹想通过网络技术的手段把事情平息掉,例如把网络信息删掉等做法,这是很被动的,而且作用也越来越小。2009年12月21日,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等单位联合发布的《2010年社会蓝皮书》指出,2009年影响力较大的社会热点事件,有30%是由网络爆料而引发公众关注的。比如南京周久耕“天价烟”事件、河南民工“开胸验肺”事件、云南“躲猫猫”事件等。现在,这个比例又有所增加,我们面对的舆论环境确实是不一样了。2011年网络尤其微博的发展更加迅猛。就是这些网络平台,让民意在网络集结,产生强大的舆论影响力。在另一面,这些网络社区也被指责为“网络打手”提供温床。

很多事实证明,通过“封”和“堵”等传统舆论管理方式已经很难继续维持秩序,所以要想办法重新面对新形势下的舆论热点。重新面对实际上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下面我们来了解新媒体带来了什么挑战。

新媒体带来的挑战

责任编辑:陈航舟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