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综合> 正文

中国共产党夺取全国政权的历史经验(3)

 

第二,坚强的军事力实现了战场局势的惊天逆转。国民党的孤立并不等于我们胜利,还需要在战场上较量。我们的实力大不如人,但是为什么能够胜利呢?关键是我们的战略战术运用得好,我们领导军事的能力强过于国民党,下面就从战略和战术两个方面来介绍一下国共双方的优劣:

首先,战略之道。其实内战刚一开打,蒋介石估计很乐观,很有信心打败共产党。蒋介石说:“一切可能之条件,皆操之在我,我欲如之何,即可如何。”怎么打呢?蒋介石当然有他的一套办法,想的是要先占领交通线,而要占领交通线就要占领城市,所有第一步就是占领都市和交通点,然后再根据这些点控制全国的交通线,将共产党分割包围在狭窄的区域内,聚而歼之。这是一种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将共产党分割包围在一个小的区域里,然后一个一个吃掉的战略。他的战略依据是什么呢?1947年2月,蒋介石在国民党中央党部搞了一次演讲,他说:“中国历史上的流寇的生活方式无非两种,一是流窜,一是负隅,现在条件下交通发达不能流窜,只能攻占中共的根据地,使其不能负隅,不能持久。”蒋介石首先判断共产党是流寇,这个判断很重要,按照对付流寇的办法,他从中国历史和传统找出一套经验来,就是不让解放军负隅顽抗。

蒋介石的前提假设已然错了,经过十年内战,经过两次失败,经过抗战磨砺,我们党早已不是他所想象的流寇了。从现有的资料看,内战之前,国民党内的主战派是占上风的,也就是说当时并不仅仅是蒋介石一个人要打,而是国民党的大多数人要打,但是如何打,他们没有明确的规划和部署,就按照蒋介石的战略来打。我们的战略是什么呢?毛主席领导的党中央在一开始就分析了国民党在军事上的长处和短板,提出了十大军事原则,其核心是打运动战和歼灭战。对于我们的战略,毛主席在1964年接见外宾的时候谈得非常形象,当时外宾请教毛主席打胜仗的诀窍是什么,毛主席就告诉他:“打仗没有什么巧妙的,简单说两句话,打的赢就打,打不赢就走。打得赢,集中优势兵力消灭敌人,集中五个指头割他一个,割一个他少一根,所谓割掉指头就是把敌人搞过来,除打死打伤外,把官兵、枪支、弹药都拿过来,这叫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走得远一点,使敌人不知道你到哪里去了。”我们是打运动战和歼灭战,正好对症下药,比如蒋介石重要战略思想的第一个基点就是共产党会负隅抵抗,结果我们就没有固守,四个多月我们所控制的一百多个城市全丢了,后来延安也弃守了。这一战略不仅成功破解了国民党的进攻,这些被占领的城市还成了套在国民党脖子上的一条枷锁,他越前进勒得越紧。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占领了一个城市就要派人驻守。比如占沈阳、长春得留一个军,占领张家口、鞍山得留一个师,占一个县还要留一个连,所以他的兵力虽多,但是大量的放在这些城市上,也就意味着一线打仗的兵力就减少了。

四平之战之后,林彪率领的部队全线退到松花江北岸,当时杜聿明领着大军就狂追,追到松花江南岸,突然间不动了,蒋介石急了,杜聿明自己也急,他不是不想追,是没兵了。派一个军去追不解决问题,所以蒋介石称这些兵为“呆兵”。这就好比国民党的军队是十个手指,由于战略失当先自己搞掉了五个,成了呆兵,还剩五个,剩下的五个,我们的办法就是割,一个一个割。统计显示,苏中七战七捷歼敌五万,定陶歼敌一万七,苏北歼敌两万,鲁南战役歼敌五万三,莱芜战役歼敌五万六,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歼敌五万……三大战役之后,国民党“手指头没了,伸手不见五指”,这是我们战略的一个重大的决胜点。而国民党有关阻断我军运动的战略也做不到,因为国民党当时的军事力量达不到实施战略的要求,此外,当时交通线除了东北城网以外,其他地方的基础条件都不行。

国民党起初搞的是全面进攻,后来又调整为重点进攻——进攻陕北和山东。毛主席就跟胡乔木讲:“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一刀就是刘邓大军挺进中原。1947年6月,刘邓率晋冀鲁豫野战军十余万人强渡黄河、淮河等天险,千里跃进大别山,实现了打到外线的作战目标,也证明了蒋介石想要阻断刘邓大军的想法破灭了。因此,蒋介石虽然使出了全身本领,但是他的主要作战方向在东北、华北、苏北、西北间徘徊不定,最终全面进攻不全面,重点进攻无重点,而我们党是咬定青山不放松,坚持打歼灭战和运动战,按照粟裕的话讲就是哪里好消灭敌人就在哪儿打,什么时候好消灭敌人就在什么时候打,什么敌人好消灭我们就打什么敌人。

其次,战术之道。虽然我们就在军事战略上大大的超过了国民党,但是战略的有效运用还需要战术的合理配合,下面我就介绍一下战术。战术有很多,比如战场指挥、战区协同、士气提振和隐蔽战线的情报策反工作等等,这次仅就几个方面给大家做点介绍:

一是战场指导。蒋介石喜欢越级指挥,这个毛病谁都清楚。在1944年5月,蒋介石给第一战区做战的第14集团军总司令刘茂恩等人发的一个作战指示上。仅一个电报抬头,上面就写着特级洛阳蒋长官转第14集团军刘总司令茂恩等等,从总司令、副总司令、军长、副军长、师长、副师长发给了20多人,这到底是让谁拿主意,让谁指挥呢?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分层级的指挥,严重地限制了一线指挥员的灵活性和主动性。而解放战争时期,中央军委的作战电文突出了两大特点:第一,抬头简洁明了,基本上是一个人名再加个冒号;第二,内容上看多是请考虑、建议或意见,让一线指挥员参考,给他们意见,让他们灵活去掌握,放手去打。曾经担任过国民党国防部人事厅厅长的于达在他的回忆录中说:“打仗瞬息万变,前面一个情况一直到师长知道要12个小时,最快也要两个小时,无线电操作有一定时间,师长得到一个情况后再由参谋长做报告也要一天,拟电报、议电报,再去拍,再递给蒋委员长看已过了几天,再加上又逢委员长休息、开会、度假,等他下命令情况早变了。不是他的命令错了,而是情况不同了,照他的指示做必定打败仗,这是必然的,我们指挥系统犯毛病就在这儿。”这个材料非常具有典型性,一方面说明国民党由上而下的指挥系统存在问题,另一方面说明国民党由下而上反映信息的迟滞与拖沓。而陕北的老乡亲切地说毛主席带领的部队线线多,陕北话有叠音,线线是指天线,毛主席无论到哪里,第一件事情就支起电台,要求各部队24小时随时汇报情况。同时每个月要写报告,目的是摸清自己的家底,才能做好战略决策。

二是战场协同。在孟良崮战役中,我们把国民党精锐的钢铁74师给打掉了,我去战场遗址做过调研,发现这绝对是场险胜。当时国民党各路大军是平行推进,结果由于各部队进展稍有快慢不同,形成了一个弧线,74师就在弧线的顶端。如果边上这十几个精锐师团来个反包围,我们的部队就很危险了,非得让人“包饺子”不可。可是在74师被吃掉的时候,离他最近的援军25师仍在十里开外。十里地的距离还没有从今天讲课现场到中央党校远。当时国民党的精锐部队都是机械化部队,但就是冲上不来,长得仪表堂堂的张灵甫眼瞅着部队就在这附近被吃掉了。国民党的将领人才也是很多的,张灵甫就很能打仗,但这人脾气很暴躁,因为怀疑他的妻子有外遇,回家就把他妻子给枪毙了,之后被投入大狱,但是蒋介石欣赏他的军事才能,不断地减刑,想办法把他放出来,所以他真想给蒋介石卖命,真想为蒋介石好好打仗。结果就由于各部队间的不配合,导致他丧命孟良崮。

而我们是怎么打的呢?我们打歼灭战更需要各部队的配合。1948年,时任华北军区政委的薄一波,要求自己的部队在支前实施中要先东北部队,后华北部队,先野战部队,后地方部队,要让东野在补给上不受困难或少受困难。当时薄一波是华北军区的政委,要求自己的人给人补给,要东北野战军优先,这是先人后己,顾全大局。看遍解放战争的战史,虽然各部队之间也有自己的考虑,按我们今天的话讲有点部门利益,但是没看到过有见死不救的事情发生。所以跟国民党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三是隐蔽战线的情报策反工作。《潜伏》播出之后,好多人都非常喜欢,有一次我跟台湾的学者交流,他们也非常喜欢这部谍战剧。解放战争时期,我们的隐蔽战线工作做得非常漂亮。毛主席后来有过一个判断,他认为隐蔽战线的工作为我们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

解放战争时期隐蔽战线搞得特别好,在国民党的党政高层系统中都有我们的人。比如沈安娜,她的工作是国民党中央党部机要处速记员,职位不高,机密却掌握很多,从1938年到1949年历届国民党中央全会、中央常委会、国防最高委员会会议和军政会议上,沈安娜都是负责速记,并从未暴露,被誉为“按住蒋介石脉搏的人”,2010年年初,95岁的沈安娜在北京逝世,沈安娜同志为革命事业取得胜利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是无名英雄。而在国民党军队内的情报人员就更多了,比如我们在国民党85军110师建立了秘密的中共地下党委,书记就是由该师的师长,后来在淮海战役中起义的廖运周担任,他一边是国民党的师长,一边是共产党的书记,提供了大量的准确情报。

当然,从客观上看,这些情报其实对于战局的影响并没有那么大,因为战场形势瞬息万变,蒋介石又喜欢朝令夕改。这些情报的作用更多地体现在对战略的判断上。

解放战争时期,我们策反了国民党少将以上将领1400多人。比如1947年莱芜战役,整46师师长韩练成在解放军敌工干部策动下,临阵放弃指挥脱离部队,结果致使敌方指挥混乱,三天被我们消灭了五万六。消息一传到济南,国民党第二绥靖区的司令长官兼山东省政府主席王耀武非常气愤,他说:“五万多人,不知不觉三天就被消灭光了,老子就是放五万头猪叫共军抓,三天也抓不完。”其实王耀武这话讲得有道理,放五万头猪还真抓不完,因为猪不会投降,而这五万六中大部分是俘虏。一年多以后,同样的事就发生在了王耀武的身上。在济南战役中,守卫城西的整编第96军军长吴化文,在华东野战军敌军工作部门和中共济南地下组织的政治争取下,率3个旅2万余人举行战场起义,把济南的西门打开。王耀武闻讯就仓促出逃,逃到了山东的寿光,在寿光被俘。 

责任编辑:刘晓楠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