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综合> 正文

中国共产党夺取全国政权的历史经验(4)

 

更为精彩的是,韩练成临阵放弃指挥后并没有回到解放区,而是来到了南京,称自己是只身脱逃,成功脱险,蒋介石不但相信了,还给了一个国民党第八绥靖区的副司令长官的要职,继续为我们党工作,到1949年的时候才回来,1955年被授予了中将军衔。吴化文的第96军起义之后改编成了解放军的35军,1949年4月占领南京总统府的部队就是由这支部队改编成。所以,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蒋介石既不知彼,又不知己,焉能不败,

第三,加强党的建设。加强党的建设,就是使我们的党的领导力空前成熟,能够对全局施行驾驭和掌控。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是人心向背,但是当时的争夺是由国共两党进行的,我们党的领导力决定了我们能够取胜。我们党的成熟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有一个好的领导团队和领导核心,第二,我们全党的战斗力空前强大。

毛泽东看问题非常深入,他说:“凡办事,要看得到,抓得起。要有这两种能力。凡办事,首先要看得到。如果那件事连看都没有看到,当然谈不到抓的问题。有许多人,对于当前已经出现了苗头,甚至大量出现了的事实,缺乏看到的能力(感觉和理解),当然谈不到抓起来做的问题。至于抓得起,是指抓全局,更需要有一种大的能力,普通叫做有魄力。”他提出的口号总是那么鼓舞人心。相反,蒋介石就逊色的多。前一段时间我跟美国的一批学者进行交流,其中一位美国学者就认为蒋介石在抗战胜利之后,也是可以说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这样的话,因为抗战时期蒋介石的国民政府威望很高,1941年蒋介石成为中国战区总司令,1942年国民政府废除了大部分不平等条约,1943年蒋介石出席开罗会议,这是我们中国近代以来首位国家元首出访,之后国民党政府参加了联合国的创建,他是有底气这么说。而我的回答是:“他没有说,是因为他缺乏看得到的眼光和顾虑。”客观地讲,蒋介石在一些事情也看到了,但是这个人更注重细节,注重小事,大事上反而看不到了。1948年国民党召开国大选总统,当时蒋介石当总统,副总统是李宗仁,本来蒋介石想让孙科(孙中山的儿子)当选,结果李宗仁选上来了。李宗仁向蒋介石请求在就职典礼上的服装问题,蒋介石说应该穿西装大礼服,李宗仁感到很怀疑,因为在国民政府举行活动的正式场合,一般穿长袍马褂,虽然怀疑,但李宗仁还是紧急做了一身西装,就在西装做好之后,蒋介石突然告诉李宗仁说:“西装不合适,在战乱时期,最好还是穿军常服。”五月二十日,就职典礼开始。蒋介石来到主席台,李宗仁发现自己上了当,原来蒋介石不穿军常服,而是长袍马褂、旁若无人地站在台上,李宗仁穿着军常服,就好像是蒋介石的马侍一样,哪里还像个副总统的样子呢!李宗仁后来回忆说:“我当时心头一怔,但再一思索,我立刻挺胸昂视,豁然若释,因为蒋先生以一国元首之尊,在这种小地方,他的态度却不能放宽,其为人如何也可想而知了。观礼人员,谁不清楚蒋介石的作风,大家既然明了,这种尴尬的场面与其说使我难堪,毋宁说他自己难堪罢了。将来史家秉笔直书,势必蒋先生本人在历史多其难堪的一笔而已。”大家想想毛主席什么时候在穿衣服这个问题上费过脑筋,他甚至穿着大游泳裤在游泳池边上见赫鲁晓夫。有人说是有意羞辱,我认为不是,主席对这个事情确实不关注,主席关注的都是大事。

国民党有一个著名的将领叫续范亭,1935年12月26日,他为了号召民众抗战在南京中山陵剖腹自杀,后遇救未死。后来来到了边区,了解了共产党,两相比较,他说:“共产党可真厉害,有‘三头六臂’,‘三头’就是枪头、锄头、笔头,‘六臂’是一双手握枪,一双手握锄头,一双手握笔写文章。”而我们七大选的五大书记——毛、刘、周、朱、任,基本上对应了“三头六臂”。当时延安失守之后,刘少奇和朱德到华北搞土改根据地,他俩抓锄头。军事这条线,枪头是由周恩来协助,很多人都感觉周总理主要是搞统战工作,其实1946年11月周恩来回到延安有三个职务——中央军委副主席、总参谋长和中央军委秘书长,他是毛主席在军事方面的主要抓手。当时担任作战参谋的张清化后来回忆说:“在这个阶段,我有一个深刻的体会:周副主席在军事上是党中央、毛主席完全不能缺少的得力助手,是一个非常杰出的军事组织者和指挥者。当时他运筹帷幄,出谋划策,深得党中央、毛主席的称赞和全军的拥戴。凡是党中央研究、毛主席下了决心以后,具体的组织布置和如何执行等都是周副主席具体来抓的。无论前方或后方,无论是后勤供应或部队调动,总离不开他的具体的组织指挥。”建国后开了一次会,会上毛主席突然间讲:“胡宗南进攻延安以后,在陕北,我和周恩来、任弼时同志在两个窑洞里指挥了全国的解放战争。”当时周总理也在座,周总理马上就讲:“毛主席是在世界上最小的司令部里指挥了最大的人民解放战争。”周总理没有提自己的贡献,但他的贡献却有目共睹。笔头这条线上的政策和策略主要的抓手是任弼时,当时政治局规定凡是有关政策和策略的文件先送任弼时同志阅,拿完主意之后再上书记处。

我们不仅有一个团结的中央领袖团队,还有一支善打硬仗的军事将领团队。林彪是十大元帅中最年轻的,但是他排在第三位,仅在朱德和彭德怀之后。而从十大将来看,粟裕是最年轻的之一,但是他排在了十大将之首,优秀的军事将领团队保证了我们取得战争的胜利。

而国民党是什么样的呢?大家知道,国民党的上层只有蒋介石一个人,他是一人独裁,没有一个团结的领袖团队,蒋介石身边的白崇禧、杜聿明、胡链、陈明仁、孙立人等都很能打,而且国民党将领军事素质、文化素质都比我们高,很多人又会英文,又会写诗,又会作画,又留过洋。所以,毛主席讲我们是土包子打败了洋包子。为什么呢?因为国民党的军事将领他们的才能在蒋介石的独断决策机制之下,在国民党派系纠纷中难以发挥。国民党的派系很多,蒋介石并不是想消灭派系,而是要掌控派系,具体表现就是在用人上,只用嫡系的和那些无能的人。这两类人共同特点就是听话,嫡系就不用讲了像陈诚,屡战屡败,带病提拔。张学良在晚年写了些记述,其中就谈到说蒋介石失败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用奴才不用人才。国民党将领刘峙资力很老,能力很差,但是他特别听话,蒋介石就屡屡用他。在蒋介石围攻中原的战役中,当时国民党的指挥将领就是刘峙,第一炮就打哑了,结果蒋介石就把他撤了,但是因为他特别听话,结果到了淮海战役的时候,蒋介石重新起用他为国民党军“徐州剿共总司令”。这么一个关键的位置,任用了这么一个庸碌的人,简直匪夷所思。致使国民党高层都这样议论:“徐州是南京大门,应派一虎将把守,不派一虎也应派一狗看门,今派一猪,眼看大门守不住了。”大陆解放后刘峙流落到印度尼西亚,为了生计在一个华文学校当老师,结果课讲得非常好,非常受欢迎。

党的领导力空前强大,其直接的结果就是战争的胜利。我认为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打的最漂亮的,当时国民党八十万,我们六十万,打了两个多月,我们调运了民工543万,筹运了粮食十亿斤。这是很惊人的数字,不说如何筹来的十亿斤粮食,就是怎么运就成问题。当时是三人一车,五车一队,每队必有一位中共党员或党的积极分子,保证小车推进方向。不光如此,我们还运用了现代化的手段,各县民工先用小车将粮运到泰安火车站,再由火车运到兖州,然后用小车运到济宁,装船经运河走水陆到韩庄,再用小车分送各部队,这种水陆联运的系统运输对我们党的组织能力来说是极大考验,说明我们党的领导力空前成熟。最终的结果就两个字——胜利。

党领导人民夺取全国政权的几点启示

关于启示我就谈两点:第一,价值意义。价值意义凸显的是精神追求和目标追求的问题。我们党领导革命是要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安康和改善民生,我们的战争力量来自于人民,归结起来还是那句老话——得民心者得天下。在此,我想延伸一下,叫做“得民心者才能坐天下”。人心向背既决定战争胜负,也决定政权兴亡。我们党如果想“坐好天下”,想长期执政,关键还是要能够得民心、顺民意,这是核心,是根本。第二,工具意义。工具意义讲的是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现在要创新社会管理,其实看看过去的群众工作,做的是最为成功的,这些经验非常有现实价值,也非常需要我们汲取。

总之,在建党九十年,在我们新中国执政六十多年的时候我们重温党领导人民夺取全国政权的历史是非常有意义的。

(刘宝东 中央党校中共党史教研室教授)

责任编辑:刘晓楠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