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文化> 正文

王列生:关于文化产业政策体系(6)

 

(四)价格调节政策

现在所有国家都有价格法,所以一切得按价格法来进行政策配套。但看一下我们的价格法,里面没有关于文化产业的价格。而文化产品如果没有价格的话,是很荒唐的。比如说演员,什么样的演员在什么样的单位时间里定什么价?演艺产业怎么起价呢?舞台什么标准,设备什么标准,演员什么标准……现在都还没有啊。电视台买一部动漫、一部电影大致是2万块、几万块1集,这是没有法律依据的。

我们应有一整套与文化产业发展相配套的价格机制,而且这个价格应该是一个动态调节系统,有一个官方服务机构,比如国家信息机构、统计机构、价格监管机构进行市场容量测算、市场成本价格测算,得出市场价格增长和降低的指数。像我们现在搞蔬菜价格指数,并由国家定期发布。而现在文化产品没有国家发布的价格指数,这应该是政府的责任。还有一个价格形成机制,所有搞经济学的人都知道价格形成机制是从事任何产业的第一步。

(五)银行信贷政策

目前导致中国文化产业不能发展的最大的瓶颈是什么啊?银行信贷。在现代社会,任何产业靠产业资本本身来支撑是不行的,大的产业行为都必须靠金融资本来支撑。金融资本是一个风险规避的体系,文化产业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没有信用评估体系。假如我是银行行长,你到我这儿来贷款,说要进口一台河南的《大河之舞》,大概100万,要靠银行贷款。银行就问,我怎么能相信你的价值呢?你靠什么来评估?再比如拍电影《赤壁》,需要投资3亿。银行就会问,你这3亿用什么抵押呢?张艺谋?自己抵押自己,抵押不了吧!所以,文化产业最大的缺点是固定资产特别少,没有固定资产抵押。银行没有抵押是不能贷款的。美国有一整套针对文化产业的信用评估体系,以此评估就可以到银行贷款。贷款投资若失败,银行的人必须承担责任,因为事先是有一整套评估体系的。

现在全国拍电影唯一一部有银行贷款的就是《赤壁》,但它确实是很快赚钱还上了。后来那个银行行长在电视上讲话,当时他是冒着三年牢的危险而发放这笔贷款的。为什么?中国现在电影的90%的资产都是靠民间资本,都没有金融资本的支持。中国的大腕演员、导演都要依附在香港,因为香港的银行能贷钱给他们。比方说成龙他是可以去贷到钱的,所以中国现在拍电影都是靠香港的资本进入的。

现在全世界企业赞助公共文化产业都享受免税,有个专业名词叫税前列支。为什么外国人愿意做福利事业?比尔·盖茨一年要交100亿的税,如果做了很多福利事业、支持了文化事业,这100亿就抵掉50亿,还得到一个良好的名声。而如果把这笔钱交给税务局就是白交了。但在中国没有一整套在政策保障上关于税前列支这种模式。

所以,文化产业首先要有一个制度保障的融资渠道,没有融资文化产业是发展不起来。二是要建立健全法制化的信用评估体系。我们现在当务之急是要跟银行、金融业达成个协议,由政府出面做一整套关于文化创意的刚性指标,而不只是政府宣传的文化要大发展、大繁荣,大力推进文化产业等软性指标。

现在的问题是文化产业跟银行金融产业之间很难达成一个联盟的利益共同体。其实银行也想赚钱,银行何尝不想进入文化产业?不是不想,是不敢。因为没有靠得住的东西,没有政策保障,没有国家立法。文化产业违法了也没有办法追究他的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杨婧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