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湘潭“1元卖楼”:政府被指越位行政

湖南湘潭“1元卖楼”:政府被指越位行政

自儿子几岁起,每次带他走过湘潭市建设路口的国际金融大厦时,贺红总喜欢指着这栋有“湘潭第一高楼”之称的32层建筑对儿子说:妈妈在上面有一个窗户。

现在她感觉不再那么确定。2010年6月,这栋烂尾十余年的高楼被以一元钱的象征性价格卖给湖南华天酒店,改建成一座五星级酒店后,于2011年12月开门营业。

这些跟她已经没啥关系,在并未知会她们这些于1993年购买这栋大厦股份的6000多小股东卖掉大厦后,他们手中的股份也被湘潭市要求按1:1的价格限期兑付。

在贺红看来,从最初的买股而后烂尾及今日的“一元卖楼”,是政府对金融市场监管不力的缺位之后,又无视股民权益越位行政。

“原始股”的诱惑

今年48岁的贺红原是湘潭工商银行员工,正是这种金融系统内部员工的便利,让她嗅到湘潭市发行社会股份的商机。

1993年,在上海、深圳股票市场火爆之时,身处内地的湖南也不甘寂寞,以湘潭市作为试点,开始面向社会公众发行股份。据湘潭市金融办副主任王嫡武介绍,当时湘潭市向湖南省报送申请股份制试验点的企业共24家,审批通过的有16家。另根据股民购买的公司股份显示,这些企业多为银行为主体成立的子公司,另外还有农药厂、百货贸易等企业也参与其中。

这种在贺红看来有“原始股”性质的股份公开发售后,引起股民的热捧,甚至吸引了长沙、岳阳等周边城市的股民前来投资。中国银行湘潭市分行甚至采取“存二买一”的方式代理发售由其实际控制的中苑(后更名为金太阳公司)股权证,即需在该行存入两倍于股份面值的存款,才能购买一份中苑的股份。

今年84岁的原湘潭地区邮政局长刘进榜1988年退休时工资不过百元左右,当时举家凑出1万元,购买了中苑股份;纺织机械厂职工黎强举债3.8万元,同样购得中苑股份。贺红更是疯狂。她借了10万元,一口气买了百货贸易、蓝天、华兴、高新区等八家公司发行的股份,其中在中苑入股最多,为3.2万元。

股民最初从抢购股份中尝到甜头。刘进榜购买的2000股彩虹公司股份,第一年分红就有10%,中苑第一年的分红在股民的印象中也为18%,甚至有股民称,有的公司分红甚至达到36%.

除了持股分红,股份制改革试点中也包括柜台交易,可将手中持有的股份转售,贺红持有的3000股百货贸易股份上柜交易后,转手就卖了5000余元。

好景不长,1994年,国家开始对金融和房地产市场进行整顿,之后股份柜台交易被停止,这些股份制试点企业的经营也一落千丈。湘潭市最初成立的16家股份制试点公司大多已经不复存在,“人都找不到”。股民手中的股份因此大多成为一张废纸。

贺红因为在银行工作,对政策信息最为敏感,最初投入的十余万元除了一笔5000元城市信用社下的大地房地产公司股份外及3.2万元中苑股份外,其余均通过柜台交易及时“出逃”。

“第一高楼”烂尾

中苑的股份是贺红有意主动持有没有抛售。在招股之初,她已经看到中苑投资建设“湘潭第一高楼”国际金融大厦的招股说明书和股权上市的承诺,报纸上也刊登了大厦设计图照片。在她看来,只要楼不倒掉,手中的股份就有升值的希望。

根据湘潭市金融办对外发布的关于国际金融大厦改制说明,湘潭国际金融大厦是由当时中国银行湘潭分行管理并贷款人民币4928万元和美元150万元投资兴建。大厦于1993年8月破土动工,1997年7月完成主体工程,总建筑面积为49087平方米。

这栋“第一高楼”项目吸引了更多的股民投资。据湘潭市金融办《改制说明》中介绍,公司曾于1993年向社会公开发行股权证(票)募集资金,当时由湘潭中行全额代售,共发行社会股(发起单位股和法人股)及个人股3693万元,其中社会个人股1856万元,后通过回购部分个人股份,改制涉及股民6000多人。

看着高楼完成主体建设,期待着大厦对外营业可以坐收红利的股民没有料到,除了中间有几个月时间开了一家阿波罗商场之外,大厦却再无动静,并一烂尾就是十多年,“第一高楼”成为湘潭烂尾时间最长的老大难。

令贺红这些股民颇为不解的是,有银行近亿的贷款,有股民两千多万的股份款,为何建不成这栋楼?对此,湘潭市金融办《改制说明》中解释称,由于国家政策调整、政企分开,国金公司与银行脱钩,中国银行不再贷款,国际金融大厦缺乏资金来源,所以主体工程建成后十多年来长期关门停业。

直到2007年中苑的公众股东开始改组和维权之后,这些股民从获取到的证据资料上才得知,1995年7月国金大厦工程封顶后,一方面,中行湘潭分行利用实际控制人便利,绕开中苑股东大会的法定程序,打通了所有关节,将中苑的公司名称、注册资本、经营范围、项目贷款合约等违法“变更”,使中苑与国金大厦从形式上“剥离”;另一方面,通过玩弄大厦股权“重组”的花招,使国金公司从中苑的“发起人”之一,变身为国金大厦的“权属主体”,而中苑反倒成为仅占国金大厦35%股份的“股东”;另外,他们的股份款有2000多万进账之后即被转走,另有5000万资金的去向亦不明白。

在这些股民看来,最初出于对政府“股份制试点”政策的信任和支持,才拿出全部身家或举债购股,但由于实际控制人涉嫌侵权,致使期望中的第一高楼成为烂尾楼,他们这些股民的股份成为“垃圾股”。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