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STV叫板CCTV
四川人老孟,真名施梦奇,在北京工作6年。近年,他每逢春节前都想招集在北京工作但不能回家过年的外乡人,一起过年。"过年的时候,可能整栋楼只有几个人没回去,很孤独,有时候他们还只能啃方便面,所以我很想把这一些人集中到一起过年,要啃方便面就一起啃"。
去年,他开了一家婚庆公司,有了摄像机、音响等设备,所以他想2009年春节能招集留京的外乡人一起过年,还能一起娱乐,并用摄像机拍下来,制作成视频,放到网上去。花费采用AA制。
所以11月中旬,老孟在自己的博客上发布了征集信息。
老孟说,当时,每天有一两百个点击率,只有四五个人跟帖,而且都是骂他的。"说我发神经,乱想,不懂。我担心那些文章会影响山寨春晚,所以就先收起来"。
因此如今,老孟的博客里只有8篇文章,最早的一篇于11月23日发布,内容是山寨春晚节目征集。按照当时的设想,网友可以通过网络报名,提交音频、视频,节目形式不限,尤其征集民间杂耍、手工艺等绝活。节目由筹备团筛选、录用后,演员赴京参加彩排和春晚表演。所有演员均为自愿参加,无薪水,但演出的交通费、食宿费将由组委会负责。
当初预定的演出场地是北京华府酒楼,演出时间与央视春晚同步,并且通过网络直播。
除了博客,老孟还到各个QQ群里发布相同信息。他还在自己的面包车的车身做起了广告,"向央视春晚叫板,给全国人民拜年"。
11月29日,老孟的行为引起了北京《京华时报》的关注,并发出第一篇报道《市民欲办山寨版春晚叫板央视》,新闻经各大网站传播后,引起了极大的反响,网友跟帖纷纭,很多网民直接跟帖自荐节目。
所以12月5日,老孟在山寨春晚官方网站上刊登了《我要真诚感谢首次报道山寨春晚的京华时报》。文章称,腾讯、新浪、搜狐等各大网站转载了京华时报的报道后,他的博客立即爆满,山寨春晚的消息瞬间传遍了全国,很多网友留言表示支持老孟这一行动。
因为博客点击率激增,以至于登陆困难,所以12月5日,老孟创建了山寨春晚官方网站CCSTV由CHINACOUNTRYSIDETV(中国山寨电视)浓缩而来,也是模仿中央电视台CCTV英文标识。
此后,老孟通过该网站发布山寨春晚的所有信息,如征集节目、招募嘉宾、志愿者、紧急借用电脑四台、征集入场券设计方案等等,甚至征集歌手演唱《故乡》这首歌。老孟称,这首歌是一个古稀之年的美籍华人,在看到"山寨春晚"征集节目的新闻后创作的。
央视也曾想"山寨"
早在11月25日,老孟在自己的博客里发了一篇《我要感谢给我们支持的朋友和个人》的文章。他要感谢的是五家公司,他们分别无偿支援演出场地、部分舞台用品、提供部分节目,支持晚会现场饮料,支援部分演员差旅费等等。
在12月5日,山寨春晚官方网站正式开通之后,这篇文章再次发布在官方网站上。
可是12月25日,当本报记者要求采访这些热心单位时,老孟说,因为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初支持的演出场地、舞台用品、节目等等,都已经不需要了,而且"这些都是朋友的小公司,是我跟他们谈了创意后,他们都表示愿意支持。现在没必要采访他们了"。
至于原本愿意支援部分演员差旅费的北京华远必汇进出口有限公司,老孟也不同意记者采访,因为"这是一家朋友的小公司,支援不了多少差旅费,也没说支援多少"。
老孟还透露,山寨春晚官方网站发出"紧急借用电脑四台"的信息后,一名北京的网友支援了一部手提电脑,但他同样拒绝记者采访这名网友。
老孟制造的这些虚虚实实的信息,经过网络传播,加上后来的传统媒体的跟进,网络媒体的炒作,产生了巨大的传播影响力,"山寨春晚"瞬间成为热门话题。12月15日,各大网站纷纷推出"山寨春晚"讨论专版。
央视也感到了巨大的压力,12月25日举行的中央电视台2009元旦晚会新闻通气会透露,原本定下了晚会主题---"山寨",计划邀请山寨刘德华、山寨周杰伦、山寨邓丽君等人登场,还特邀"山寨"版《梅兰芳》剧组和陈凯歌领衔的《梅兰芳》剧组,现场PK.但"山寨"计划最终被取消了。
央视媒介分析总监袁方博士认为,山寨春晚对央视是一种刺激,可以激励央视的导演们更努力。
著名社会学家、复旦大学教授顾晓鸣则认为,网络、手机等新媒体,使得"山寨春晚"成为一种趋势。"这个山寨春晚,还借了一个场地,我觉得其实都可以不用场地,只要有一个网络,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家里把节目传到一个地方,然后由网民自己点播。"
他认为,这台山寨春晚的意义在于它开了一个好头,春晚才有可能进入一个百花争艳的局面。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