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层设计”路径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观察到,最近一段时期,围绕“房产税下一步该如何推进”,主流经济学家曾展开一场密集讨论。各方理论交锋,隐约勾勒出一条可供决策参考的“顶层设计路径”。
美国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学教授陈志武认为,如果要开征房产税,首先应当建立完善的财政预算监督制约机制。在监督和制约没有到位的时候,房产税开征不大可能真正实现预期的公平。
“当前中国财税体制改革到了新阶段,应该坚持收和减同步进行的原则推进改革。”中国改革研究基金会理事长樊纲说,“收,即收资源税、财产税和房产税;减,即减个人所得税和中小企业税负。”樊纲建议,收房产税应该在减其他税的基础上进行。
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王小广近来观察到,自2011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实施了一系列的税改动作,尤其是国务院批准上海、浙江、广东和深圳四省市试点地方自行发债。这些迹象都表明“我国政府正在考虑财税体制改革的一揽子方案”。
在2011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营业税改增值税、房产税、消费税、资源税和环境税5项税制改革计划,同时被纳入了下一年的中央经济工作部署。而仅占“五分之一”改革权重的房产税却受到格外关注。正如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所言,“房产税是小税种、大讨论”,其背后衬托的是全社会对房价的过度焦虑。
但王小广认为,还是应将房产税的改革置于“财税体制改革顶层设计”之下来理性对待。房产税改革的立足点应关照三个问题:一是理顺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二是增加地方财税收入来源,三是兼顾收入分配的公平性。
在王小广看来,房产税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单兵突进较难突破。而“顶层设计”的改革智慧,同样也离不开地方政府自下而上的经验探索。
新加坡学者:房产税能抑投机但难调房价
迎来试点一周年的重庆、上海房产税征收实践,已经成为舆论焦点。房产税的征收,与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密切相关。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倾向于将房产税收入投向公共服务或公共产品领域,这一转变未来或许将在中国出现。
《财经国家周刊》驻新加坡记者就此专访了新加坡国际大学李光耀学院陈抗教授,他针对中国征收房产税的一些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能打击一些投机活动
《财经国家周刊》:中国现在有一些地方政府,如重庆和上海,正在进行房产税征收的试点。你怎么看房产税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陈抗:我觉得征收房产税非常重要,世界各地房产税都是地方政府的主要税,源,现在我们地方政府财政困难,主要原因就是他们没有自己的税源,需要靠预算外、体制外的收入,靠土地出让金来维持其开支,这都是地方政府税源不足带来的。传统的地方税在任何国家都房产税和营业税,跟着一个地方走,跑不掉的。房地产是不动产,地也好,房子也好,都在这个地方,一般来说各个国家都征此税。
房产税不能对房地产价格产生很重要的控制作用,它不能做到这一点。但是它能限制那些专门为投机而买房子的活动。在很多国家你买第二套房子有一个房产税,第三套房子房产税又上升,累进,所以很多国家的人们买不起第二套房子。如果房产税高到那样一个程度的话,确实能抑制投机性购房。
一般国家房产税还是比较低的,比如新加坡,房产税大概10%,自己住的话4%,这个是按房产租金来算的,不是按房地产价格,所以它在新加坡是不能控制房屋价格上涨的,这就是为什么新加坡政府需要出台一些更严峻的措施来调控。
《财经国家周刊》:有很多人觉得房产税是调控价格的一个重要手段,你怎么看?会不会把房地产打垮了?
陈抗:我觉得房产税难以有效调控价格,但会打击一些投机活动,特别是要买第二套、第三套住房时。房产税应广覆盖,要包括已有的房产,同时需采用累进税制。这样的政策一旦实施,你多买一套税率就递增,现在是0.6%;第三套,1%,第四套,1.5%……这样子下去的话,那些用以投机等待套现的房子就会减少。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