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综合> 正文

刘卫兵:谈谈青少年思想教育活动的策划与创意

(本稿未经报告人审核。作者观点不代表宣讲家网立场。未经宣讲家网站同意,请勿转载。)

今天我们讲讲关于青少年思想教育活动策划的方法与技巧,主要是从一般的策划创意讲起,然后再落脚到青年工作上。

什么是策划

关于什么是策划,我先不讲概念,先从在全国甚至在海外都非常有影响的希望工程讲起。1989年,团中央、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以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儿童为目的,发起了一项公益事业,这就是希望工程。经过20多年的大力推进,希望工程累计募集款约58亿元,建了一万多所小学,帮助几百万失学儿童重新回到学校。在某种程度上,希望工程就相当于新时期共青团与社会连接的一个品牌、一项基本工作、一种经常性活动,希望工程在策划方面独具匠心。

希望工程从根本上说是在做慈善,但大家知道在做慈善方面全国有实力的机构有很多,比如民政部下面的中华慈善总会、卫生部下面的红十字协会,为什么希望工程影响那么大?我认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从策划开始,它的程序跟传统的捐助程序不一样。传统的程序就像汶川地震和玉树地震中我们看到的那样,募集款项集中后层层下拨,比如从全国慈善总会到省慈善总会,然后再到地级市,市再到县,县再到乡镇,乡镇再到村,不论哪个层级出现问题都有可能使这些善款不能到达需要它的人的手中。传统的募集资金捐助中间环节多,小额捐助者很少能得到自己捐款使用情况的反馈信息。你捐的钱到哪儿去了,到底救助了什么人,用在什么项目上,这些都没人向你反馈。

当年希望工程在募捐程序上就有一种策划的创新,它采取的是1+1捐助模式,捐助者直接与受助者建立一种信息联系,当然未必都是直接见面,可以由共青团的组织牵线搭桥。比如你和西部某山区某村的一个学生结了对子,你直接把钱汇给他,他就会通过写信等方式向你汇报他的学习成绩和生活情况。要想爱心持续,必须给献出爱心的人以反馈,希望工程的这种1+1的捐助模式就具有相当的持续性,好多捐助都能达到十年以上,从小学一直捐助到这个孩子读初中、高中甚至一直到大学。所以说这个策划很了不起。

策划与创意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创意是好的想法、点子、构思,而把好的想法、点子、构思变成活动的一系列组织过程就是策划。下面给大家举两个来自海外的成功策划案例。

第一个例子是美国中学生搞的电子婴儿体验活动。这也是一种思想教育课程,但不像我们国内的思想政治教育课那样以政治教育为主,它还包括一些社会安全方面的教育。比如,在美国中学出现了一些学生未婚怀孕现象,即便在美国那个开放的社会,父母发现自己15、16岁的女儿怀孕了,也会被认为是一件很不好的事情,父母会对孩子进行苦口婆心的说教。但是说教对于处在青春叛逆期孩子的作用并不大,所以美国一所中学和当地游戏厂商联合开发了一档产品,就叫电子婴儿,这种电子婴儿忽闪着大眼睛,有触觉,能模拟婴儿的哭声。老师让学生们定期为电子婴儿服务,比如一天要喂三顿饭,几个小时换一次尿片等。学生们发现白天为这个婴儿服务没问题,但是半夜就受不了了,不给它喂吃的或者不给它换尿片它就一直哭,这样害得他们睡不好觉。学生们纷纷把电子婴儿拿到学校,想提前结束这种体验。这时学校的有关老师或者社工就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学生们比较容易听进去。调查表明,凡是经过喂养电子婴儿体验的学校的所谓未婚妈妈比没经过体验的学校下降了80%左右。这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发生问题的原因就在于缺乏行为的导入。

第二个例子是美国有一所中学推出了一个15、25、60的活动。这个活动采取了一种对比的方法。学生们在中午吃饭的时候要进行抽签,签上分别写着15、25、60,如果抽到15,意味着你是世界上15%的发达国家的国民,可以凭这个签到餐厅领一份有鱼有肉、有蔬菜沙拉、有荤素汤的比较丰盛的午餐。如果抽到25,意味着你是占世界上25%的中等收入国家国民,你可能会有两片肉,也有素汤,有几片面包,虽然不丰盛但肯定也算得上是过得去的午餐。但是大多数人抽到的是60这个数字,这就意味着你是世界上60%的发展中国家的国民,你只能领两片面包以及素菜素汤。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们学到的不仅仅是要珍惜粮食、珍惜资源,学生们的感悟中还会有很多超出教育者意料之外的闪光点。

 

责任编辑:刘晓楠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