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国高薪养廉遇争议 总统工资也得按劳分配

多国高薪养廉遇争议 总统工资也得按劳分配

一直高举“高薪养廉”大旗的新加坡,新年伊始有了大转变。新加坡近日表示将削减领导人年薪,由政府指定的薪金评估委员会称,新加坡总理李显龙的年薪应被下调36%,至220万新元(合170万美元)。而与李显龙相比,法国总统萨科奇的年薪只有34.6万美元,在萨科奇本人看来自己还是个“劳碌命”,可法国人却对萨科奇非议颇多,法国议员近日还出版了新书大爆萨科奇生活奢侈。

《经济学人》定的标尺曲高和寡

英国权威性经济杂志《经济学人》曾经提出,应以领导人年薪与本国人均GDP的比值为标准,衡量其收入是否过高。按照这一标准,年薪43万多美元的肯尼亚总理奥廷加是“打工皇帝”,而每年赚40万美元以上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却只能算个“中级白领”,一些领导人则更因年薪和本国人均GDP比值低,而显得“十分清廉”。

然而这个看似颇“讲道理”的标尺,放到现实社会中却似显得“曲高和寡”:在肯尼亚并没有太多人抱怨奥廷加收入过高;奥巴马年薪40万,说三道四的声音并不响亮;而绝对数和与本国人均GDP比值都不高(甚至可以说很低)的一些领导人,如俄罗斯总理普京(不足10万美元)、印度领导人辛格(连1万美元都不到),却常常要面临国内反对派的百般挑剔。

衡量1

高薪养廉引非议

许多国家领导人年薪很高,一个重大理由是“高薪养廉”,认为只有给他们丰厚收入,他们才不会觊觎非分之财以权谋私,更认为唯有高薪才能吸引为数不多的英才加入政界“为社会服务”。这种论调曾经很流行,如新加坡领导人以往就曾屡屡以此为由,拒绝接受对高薪的批评意见。

然而在经济危机的今天,这种论调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非议。许多批评者指出,“高薪吸纳人才”的理由经不起推敲,事实上和CEO相比,政要收入低,但福利更好,退休后更有保障,且在越来越流行的“旋转门”模式下,CEO从政、政要离职后转入商界,都变得频繁,有从政阅历的CEO挣得更多已是常识。在这种情况下,政要硬要在从政期间也享受“CEO待遇”,就变得让人难以接受。

不仅如此,如今高等教育业已普及,“精英意识”大大淡化,人们不再认为“从政的都是精英”,而那些享受高薪者的政绩参差不齐,更加深了公众的这一印象。在这种情况下,让他们继续支持“高薪养廉”就变得十分困难。

新加坡执政党一名议员曾宣称,如果薪资只有50万美元,和200万美元年薪的CEO们开会时会感到“矮人三分”,消息传出后舆论大哗,公众压力最终迫使该议员当众道歉。此次新加坡薪资检讨报告虽然建议给政要大幅降薪,公众仍然不依不饶,认为“还是太多”,而这在传统精英治国意识浓厚的新加坡社会,以往是难以想象的。新加坡普通人的年收入不过3万美元。

衡量2

自己加薪 骂声起

美国相关法律规定,总统任期内不得加薪,也就是说,总统是没法自己给自己涨工资的,克林顿在1999年曾以总统收入太低为由,说服国会通过总统加薪法令,自己却因上述规则无福消受,让继任者兼政敌小布什白捡了一个便宜。不能不说,这条规定为总统、政府和国会避免了许多“瓜田李下”之嫌。

但自己投票给自己加薪的政客比比皆是。在任上推动给自己加薪,即便本来不无道理也“好说不好听”。如法国总统萨科奇是公认的“欧盟第一忙人”,可他千不该、万不该,不该在上任后不久,自己推动国民议会通过了给总统加薪一倍的法案,结果自然被法国人骂得狗血喷头。

加拿大的联邦、省和市议会也曾投票通过为自己加薪的决议。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