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博弈叙利亚政局(2)

大国博弈叙利亚政局(2)

国际组织频频施压叙利亚

自国内爆发民众抗议浪潮以来,叙利亚政府不仅面临着西方大国的压力,国际组织对叙利亚巴沙尔政府也频频施压。

去年5月9日,欧盟提出制裁叙利亚,三个月后,联合国通过叙利亚人权问题决议,紧接着欧盟开始对叙利亚实施石油制裁。

去年10月4日,联合国安理会就法国、英国等提交的叙利亚问题决议草案进行表决,由于中俄反对决议草案未获通过。

在欧盟和联合国之后,阿拉伯联盟也开始对叙利亚采取措施。去年11月12日,阿盟终止叙利亚成员国资格。

今年1月27日,摩洛哥代表阿盟向联合国安理会提交了一份由法国、英国、德国及部分阿拉伯国家共同起草的涉及叙利亚问题的决议草案。

2月2日,安理会在摩洛哥提交的草案基础上形成了一份新的决议草案。但在2月4日的表决当中,俄罗斯和中国又投了否决票,决议未获通过。

阿盟对叙利亚采取的态度越来越坚决。2月12日,阿盟外长召开特别会议,决定终止其赴叙利亚观察团的任务,并呼吁安理会组成阿拉伯国家与联合国联合维和部队;停止阿盟成员国和所属组织与叙利亚政府间所有形式的外交合作;同时决定开启与叙反对派的沟通渠道。

2月13日,第66届联合国大会召开全体会议,讨论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去年12月提交的一份有关叙利亚人权问题的报告。

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皮莱向大会通报了叙利亚的最新人权状况。皮莱在大会上指责叙利亚政府近期动用军队镇压异己。

叙利亚常驻联合国代表巴沙尔·贾法里就皮莱的通报作出回应。贾法里反驳说,叙利亚政府军主要是打击以“叙利亚自由军”为首的反对派和武装恐怖分子。

叙利亚认为,2月10日在叙利亚第二大城市和经济中心阿勒颇发生的两起爆炸事件和今年1月在大马士革发生的爆炸袭击事件都是武装恐怖分子所为。军队在行动中十分谨慎,一直在努力实现国家的安全和稳定,避免伤及平民及财产。

贾法里还指责阿拉伯联盟特别外长会议2月12日就叙利亚问题发表的声明。他说,这份声明是在“煽动恐怖主义”,是对叙利亚主权的践踏。

任何国家保护本国领土安全的主权都是独享的。叙利亚不能想象外国军队派兵保护“占领华尔街”运动参与者。叙利亚和其他国家政府都不能想象派兵去伦敦或者巴黎保护那里的抗议者。

俄罗斯常驻联合国代表丘尔金2月13日在联合国说,阿盟观察团应继续在叙利亚展开工作,俄罗斯支持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有关部署阿盟和联合国联合调查团的建议。

丘尔金呼吁一切对叙利亚反对派有影响力的国家向其施压,促使反对派同意进行政治对话。

他指出,叙利亚政府和反对派就叙利亚问题进行谈判不应附加任何先决条件。

由于联合国大会不存在“否决权”问题,有国家反对并不能阻止决议通过。虽然联大通过的决议也并不具备法律效力,不过还是将以国际社会的名义对叙局势产生影响。

盟友俄罗斯出手相救

在叙利亚问题上,俄罗斯则是鼎力支持,去年10月和今年2月,俄罗斯和中国两次在联合国对叙利亚决议草案投否决票。这些决议草案试图支持叙利亚反对派上台,强行推动“政权更迭”。

自叙利亚爆发政治危机以来,俄罗斯积极奔走,使用各种手段斡旋。2月7日,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访问了叙利亚并与巴沙尔举行了会谈,会谈的主要目的是力图找到叙利亚局势的政治出路。

拉夫罗夫表示,俄罗斯将继续与叙利亚政府以及反对派进行沟通,尽快促成冲突各方停止暴力对抗,回到谈判桌上解决问题。

访问归来的第二天,俄罗斯外长与英国和德国外长分别通电话,商谈叙利亚局势问题。

同一天,俄罗斯总统韦德梅杰夫还与土耳其和法国总统通电话商讨叙利亚局势。

与此同时,俄罗斯总理普京也在积极为叙利亚问题呼吁,普京警告外界不要干涉叙利亚冲突,并告诫国际社会不要“像公牛闯进瓷器店一样”行事。

黄日涵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表示,俄罗斯力挺叙利亚的根本原因有三点:

一是,俄罗斯在叙利亚有非常重要的地缘政治和经济利益。叙利亚是俄罗斯在中东地区的重要盟友,两国有着传统友谊。叙利亚现在是俄罗斯第三大武器买主,成为维护俄罗斯在中东利益的重要战略支撑。

其次,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保留了在叙利亚港口塔尔图斯的基地,这是俄设在除独联体国家外的唯一军事基地,也是其在地中海的唯一立足点。

保留该基地对于遏制北约组织日益东扩俄罗斯边界,应对中东地区冲突以及极端主义威胁无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再者,今年3月俄罗斯总理普京即将面临总统大选,俄罗斯国内的主流民意仍然希望俄罗斯承担一个大国的角色。

普京也希望通过对西方的强势,证明他是俄罗斯大国复兴的真正“领路人”,积极迎合国内的现实民意和国人的强国愿望,为自己竞选总统打气造势。

2月8日,俄罗斯发表新闻公告,表明对叙利亚的态度:叙利亚政府和所有的反对力量应该坐下来谈判,俄罗斯协助叙利亚人在没有外部干预的情况下自己解决危机,并完全尊重叙利亚主权。

俄罗斯不会容忍外国势力介入解决叙利亚危机,叙利亚危机是叙利亚的内部事务,应该由叙利亚人通过谈判解决。

黄日涵向法治周末记者强调,在中东变局中,俄罗斯延续了现实主义的外交政策,积极运用能源优势弥补在中东的损失,维护现实利益。

如果西方国家不能够在经济、战略利益上满足俄罗斯在叙利亚的需求,俄罗斯会不会与西方国家发生直接冲突,力挺叙利亚到底还很难说。

俄罗斯最终抛弃叙利亚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但无论怎么样,俄罗斯绝不会轻易放弃叙利亚。

俄罗斯对待叙利亚不同于对待利比亚,俄罗斯对待利比亚经历了从最初的反对、质疑到态度的突然转变,最后毅然抛弃了卡扎菲,倒向了北约。

黄日涵认为,作为一个横跨亚欧大陆的国家,俄罗斯外交政策和它的国徽双头鹰一样,经常两头摇摆,最关键的因素依然是俄罗斯的国家利益。

在利比亚问题上,俄罗斯最后认识到如果提前与反对派讨价还价,就可以最大程度减少俄罗斯在利比亚的各种损失。

在中东北非地区出现动荡之时,作为油气出口大国的俄罗斯也可以从中东乱局推高的石油价格中坐收渔翁之利。在国际关系的所有领域,俄罗斯人采取的是实用主义,从俄罗斯的价值观出发,来捍卫俄罗斯的国家利益。

责任编辑:黄一帆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