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燕:中国首位农民工人大代表的变与不变(2)

胡小燕:中国首位农民工人大代表的变与不变(2)

下班做代表

在公司,胡小燕说,不会因为人大代表的身份受到特殊照顾。她可以在上班时间外出参加活动和开会,但必须完成规定的工作量。

加班,是不可避免的。作为人大代表,她收集民意的工作,通常是在晚上8点后。她总结自己是“上班做工作,下班做代表”。为了不影响家人休息,她自己睡一房间。

去年9月,胡小燕被公司派到佛山市三水区总工会脱产学习,主要学习维权和工会建设等内容。在总工会,经常遇到工人的投诉和求助等问题,只要不外出开会和接受采访,她会坐在“权益部”工作人员的身边,一边听他们劝解和处理矛盾,一边做笔记。

工作人员到工厂调研访谈,她每次都跟着。“我不仅要学习工作技巧,还要收集和总结农民工的诉求,了解他们面临的各方面困难,这些都是我提案的来源。”胡小燕说。

建议多是围绕农民工

四年来,胡小燕的建议,大多都围绕着农民工群体。

在“两会”上,胡小燕一共提了17个建议,从农民工子女在城里高考,到建保障房解决农民工住房等。

“最难忘的就是2008年提出的第一个建议。”胡小燕说,那一年,她建议,如果农民工在当地打工两三年,建议让农民工子女在父母就业地享有参加中考、高考的权利,与当地学生享受同等待遇,并逐步在全国范围内推行。

胡小燕说,当提出“优化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建议时,她心里满满当当,“充满了责任感,但也有些心酸”。

2001年,胡小燕离开四川老家到广东打工,再没有回过家。她的一对双胞胎女儿由公公婆婆照顾,每隔两、三年才能去看望一次。在电话里,每次听说女儿调皮,她批评完女儿,挂掉电话,经常已是泪流满面。

她提的另一建议,关于解决农民工居住问题,也备受关注。2010年,胡小燕建议政府出地修建农民工公寓,每套50平方米,按照每平方米一两千元钱发售,让农民工及其子女的户口能跟随落户。

当时,该建议一提出,会场上便窃窃私语,甚至有人不以为然地笑出声。在房价疯涨的当下,胡小燕的建议似乎天真得不切实际。

令许多与会者想不到的是,2011年,广东开始实施新政策,符合条件的农民工也可以享受保障房。

23日,胡小燕说,她并不认为自己有先见之明,“这些建议和意见是农民工心底的需求,带着他们的体温,我只是把它们说了出来。无论看上去有多不现实,但提出来就有实现的可能。”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