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死亡”与“猫耳山获救”
事实上,航空救援范围广泛,除空中搜寻外、还可空投物品、转运病员等。
2006年,内蒙古库布齐沙漠,北京游客宁倩被困发病身亡。公众对航空救援的呼声渐高。
当年“五一”黄金周,42名北京驴友自发组团到库布齐沙漠探险。其中12名队员遇险被困,队员宁倩因中暑休克,抢救无效死亡。
时任独贵塔拉中心卫生院院长的王贵良参与了营救。他回忆,5月3日下午6时接到求救后,他和民警等救援人员骑骆驼进入沙漠。经7小时14.5公里沙路寻找,救援人员才找到宁倩等人。当时驴友们已为昏迷的宁倩做了心脏按压等10余小时的急救。“眼睛睁着,瞳孔已放大,呼吸和心跳都已停止,四肢发僵。”王贵良再次抢救后,宣布宁倩死亡。
从遇险到获救,十几个小时,如果有航空救援,极有可能挽回宁倩的生命。
事后,媒体呼吁驴友慎重探险的同时,也呼吁建立航空救援机制。
航空救援最大的限制就是“离地三尺需审批”的空管制度。
2010年年底,国务院、中央军委印发《关于深化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见》,首次提出低空空域开放在今后10年内将按试点、推广、深化3个阶段逐步推进。推广阶段(2011年-2015年),会在北京、兰州飞行管制区分类划设低空空域。
这让人们看到航空救援的希望。
在北京,航空救援真正进入老百姓的视野,源于猫耳山救援。
猫耳山位于房山周口店镇,海拔1300多米,山势陡峭。
去年4月3日晚,30余名北京理工大学的登山者被困猫耳山。北京警方出动警用直升机,将所有被困者救下山。
这也是北京警方首次用直升机展开救援任务。
私人飞机愿意无偿救援?
此次箭扣长城救援,私人飞机首次参与,航空救援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近。
但曹威坦言,这次算是“赶巧儿”。
得知救援消息前,曹威刚好给朋友的直升机作定检试飞,已提前向空军和空管部门报批飞行计划。而箭扣长城恰好在飞行空域内,“这次救援不是黑飞”。
如果真因救援出动私人直升机,情况会很尴尬——审批时间长、程序繁琐,“手续没有批下来,要救的人早就没了。”曹威说。
一般情况下,规定的空域内飞行属本场飞行,需提前一天申报计划;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属转场飞行,需要向多部门报批飞行计划,申请下来往往超过一周。
57岁的北京人王宏(化名)去年购买一架罗宾逊R44,花费约500万。平时,他将直升机锁在北六环外的仓库里,心痒时就到天上“黑飞”几圈。
王宏坦言,如果要用飞机救人,他愿意无偿提供服务,“再说长期摆放在仓库里不使用,飞机容易出现各种故障”。
有人质疑,私人飞机参与航空救援,“说白了就是富人为了玩,顺带做点儿事”。
王宏的一位拥有4架私人飞机的朋友,目前已成立飞机租赁公司,正着手承接一些公益救援项目。
王宏说,以公司身份去申报飞行计划相对容易。
对此,华北民航局一位不愿具名的官员称,假如遇到紧急救援任务,飞行计划报批是“特事特办”,可在短时间内通过审批,但平时接到类似的申请并不多。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