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救援三重门:航空救援离老百姓有多远?(3)

航空救援三重门:航空救援离老百姓有多远?(3)

坠机阴影下的航空救援

曹威在箭扣长城的航空救援中也遇到一些意外。

飞行过程中遇上6级大风,机身开始摇摇晃晃。他不停地与地面联络,“这样很危险,如果硬撑,很容易出事故。”

搜寻半个多小时后,曹威驾驶罗宾逊R44离开。

去年8月17日,北京一架警用直升机在密云水库坠机。四个月前,这架直升机刚解救了被困猫耳山的大学生。

北京首航直升机公司副总经理何驰称,航空救援时间紧迫,无法对事故现场进行细致分析,无法全面考察事发地环境气象,所以要特别注意飞行安全。

曹威和王宏的圈子里,飞行安全是提及最多的话题。去年北京一连发生三起坠机事件,每次事故后,曹威和他的朋友们都会一起分析总结。

据悉,北京目前有私人飞机近20架,机库多位于六环外的郊区,驴友被困也多发生在郊区的山野中,“如果能充分利用,私人飞机是一支不可忽视的航空救援力量。”曹威和王宏说。

航空救援如何惠及百姓

王宏和曹威粗算,以罗宾逊R44为例,每小时飞行成本(包括航油和机务)约1000元,平均一年养护费40万元。

虽然王宏等富人宣称“无偿救人”,但航空救援的规范化和系统化中,费用仍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今年1月2日,一名外籍男童在张家口滑雪时重伤。999急救中心紧急派出直升机将孩子接到北京救治。承担此次飞行任务的北京首航直升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何驰称,男童的转运费和医疗费用共计约10万元,其中飞行费用为每小时3万元,费用由保险公司买单。

事后,不少网友评论,直升机救援还是“嫌贫爱富,富人专享”,也有人认为是“外国人的福利”。

目前,北京航空救援使用的直升机主要分为两类:急救中心使用的直升机,归商业租赁公司(通航企业)所有,市民使用后须向租赁公司付费。另一类直升机由北京市政府航空队所有,主要是北京市公安局的警用直升机,担任重大搜救任务,不收取费用。

华北民航局的一名官员表示,目前国内航空救援尚未起步,但前景远大。航空救援涉及部门众多,有卫生部、民航局、民政部等,尚未有相关部门能牵头建立相关政策。

据了解,德国、瑞士等国家的航空救援组织都是非营利性的,资金来自捐献和红十字会会费等。台湾的直升机救援经费采用医保47.5%、商业保险47.5%加少量个人费用。

美国每年有大量的保险费用于航空救援。当地居民只要每年交少量费用,就可享受这项服务。航空救援组织与爱好飞行的志愿者签约,进行专业培训,规定一年要参加几次救援。

■     建议

航空救援要有牵头部门

“国家航空救援系统建立已有动作,但我们对进展不满意。”今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冯培德带来有关”低空开放”的提案,“航空救援要发展,离不开低空开放。”

“离不开低空开放”

2009年“两会”期间,27位院士联名提出“关于建设国家航空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议”,多位中央领导做出批示,指示有关部门研究、规划和部署。

2010年“两会”上,相关代表委员再次提出“建设国家航空应急救援体系”。

身为政协委员的冯培德院士参与上述两次提议。前日,冯培德表示,今年的“两会”中,他的提案内容还与“航空救援”相关,是关于低空开放的,“航空救援要发展,离不开低空开放。”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