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世界更加看好中国经济(2)

7.5%:世界更加看好中国经济(2)

有利于世界经济平衡

庄健认为,中国调降GDP,将经济结构从投资和出口拉动转向内需为主,从需求角度有助于世界经济的再平衡;从依赖低价劳动力投入、土地、能源高消耗转变为科技拉动、高效可持续的增长,则与全球绿色低碳发展契合。

瑞信董事总经理、亚洲区首席经济分析师陶冬预计,对比上个世纪的平均经济增速高达10.3%,下个10年预计只有7%~8%;经济引擎将从出口、基建转移至消费,而人均资源消耗也将下降。

“全球和中国经济目前仍处于不平衡复苏,这不是一个新的常态,未来都要走向更平衡增长。”沈明高对本刊记者强调说,中国经济的放慢应该是伴随结构转型的、有改革的放慢,需要采取配套措施提高质量,这是唯一出路,可以避免放慢带来的一些副作用,例如就业问题和投资效率低的企业的生存问题。

沈明高预计,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如果真正得到改进,对全球经济将是好消息:大宗商品价格能够企稳,中国内需将成为全球经济一个新的亮点。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所所长陈凤英对本刊记者指出,今年以来拉高大宗商品价格的主要因素是地缘政治形势,中国调降GDP目标,使得大宗商品价格有所缓和。

她指出,当前中国GDP已跃居世界第二,从总量来看,2011年中国的GDP总量己高达47.2万亿元,即使是7.5%的增长对世界经济仍然会有很大贡献,同时,中国GDP增速降下来,转向以消费为主,做大服务业,补上经济短板,注重民生,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将为全球经济再平衡作出贡献。

中国的“稳中求进”,使得外界对于中国内需的表现也寄予了更大的信心和希望。《华尔街日报(博客,微博)》文章说,中国下调GDP增长目标的举动不但有助于中国加速转变经济增长模式,还将为国内外带来新的机遇:一个经济增长更依赖消费的中国对环境的污染将降低,并能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而对于美国、欧洲和其他富裕国家来说,这一转变有利于他们向中国出口更多的软件、娱乐产品、旅游服务和高科技产品等。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也评论说,中国政府的目标是推动增长转型,就中长期而言,中国成功转变增长方式,对于其他经济体来说应该是件好事,因为中国的消费者将参与到全球经济中,购买更多商品和服务。

即使制造业强国的德国也表现出较强的乐观情绪。德国工业联合会和德国经济亚太委员会中国事务负责人瓦尔德曼对媒体指出,中国将2012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下调到7.5%对德国出口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瓦尔德曼说,受世界经济的影响,中国整体经济增长速度虽然放缓了,但基础设施还是要向前发展的,在扩建和加强基础设施的过程中,德国企业还是会有很多机会。”

责任编辑:黄一帆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