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姚书记,尊敬的各位嘉宾,大家好。非常高兴参加今天的第三届紫光阁论坛。根据会议的安排,我代表商务部,重点就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这一题目与大家进行沟通和交流。
在刚刚闭幕的两会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强调,要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这既是应对当前复杂形势,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机遇期特点,更好地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的内在要求。借此机会,我想谈三点体会:第一,向大家介绍一下对外开放内外环境所发生的变化。第二,想谈一下新形势下对外开放的主题主线。第三,谈谈几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第一,准确把握我国对外开放内外环境所发生的深刻变化。上世纪70年代末,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的新时期。1992年,以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为标志,我国对外开放由沿海向内地纵深推进,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的程度上参与了国际分工与合作。2001年的12月,我国正是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开始全面融入世界经济的进程,开放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地拓展,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回顾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对外开放为我国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整合全球优势要素资源赢得了更多的机遇。为我国引入国际竞争与合作,激发技术进步和体制创新提供了更多的动力,为我国兼收并蓄世界各种文明成果,增强本民族生命力和创造力创造了更多的来源。当前,我国对外开放站在新的起点上,面临的内外环境正在发生着一系列新的变化,我们感到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世界经济和外部需求发生了新的变化,稳定和拓展外需面临着较大的挑战。金融危机以后,主要经济体的增长乏力,欧债危机仍然在继续地发酵。世界经济受结构体制因素与周期性波动叠加的影响,将处于一个较长的缓慢恢复调整期。在内外需不振和经济结构的共同影响下,新兴经济体也面临着很多困难。全球有效需求不足,成为各国发展的瓶颈。所以对外开放中世界经济环境变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世界经济和外部需求发生了变化,稳定和拓展外需面临着比较大的挑战。
二是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深入发展,围绕高端资源要素的国际竞争更加激烈。过去的几十年,全球逐步形成了不断深化,相互依赖的分工合作体系,金融危机发生以后,各国纷纷反思自身的经济制度,金融发达国家提出了要制造业回归、再工业化等战略,对外政策的内部倾向比较明显,就是说很多发达国家,实际上原来走到国际上的这些外资,有一些抽回去了,这种制造业回归和再工业化趋势比较明显。各国围绕人才、资本、技术、服务、能源等优势要素的争夺将更加激烈,国际保护主义趋势上升,并将呈现出新的表现形式。
三是我国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与外部世界关系面临着复杂的调试。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显著提升。一方面,规模巨大,而且前景广阔的内需市场带来了强大的向心力,成为拓展与世界各国互利合作的重要基础。另外一方面,在新的国际治理体系改革和重组过程中,我们继续拓展经济贸易利益,不仅仅遇到了来自国际社会更大的保护主义的压力,也面临着更大的责任的压力。
四是国内经济发展步入了转型期,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要求更高了。当前,我国正处于从中等收入国家向中等发达国家迈进的关键阶段。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深入发展,开放性经济发展的潜力和优势仍然存在,但是要素供给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也就是说劳动力、土地和资源、能源等要素成本上升,低成本的竞争优势减弱,资源、环境、气候变化、社会责任等制约因素增强。这些都对进一步开放的目标导向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是我向大家汇报的第一部分,就是要准确把握我国对外开放内外环境所发生的深刻变化。
第二,要牢牢把握新形势下推进对外开放的主题主线。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我国对外开放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进一步做好对外开放工作,要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不断地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更好地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
一是新形势下,我们认为对外开放要着力增强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才能够增加我们对外开放的内生动力。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是我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增强内生增长力的关键时期。我们实现工业化、城市化所倚重的资源和环境无法靠自身来承载,需要通过国际交换来加以解决。实际上,如果我们看看每个大国的发展历程,没有任何大国的发展是仅仅靠自己的资源来支撑的,都是需要依靠国内、国外两个资源、两种市场。我们扩大内需,不能仅仅依靠内部循环,还需要通过参与全球经济大循环,拓展外部市场,不断提升国民收入,进一步对外开放,就是要更好的统筹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增强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是新形势下的对外开放要着力培育我国参与国际竞争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产业,特别是制造业综合竞争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在科技、人才、智力等方面的差距依然明显。整体上来说,仍然处在全球产业链的低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主要国家抢占经济科技战略制高点的竞争在不断加剧,我国也亟待通过进一步对外开放,配置优质资源,吸引优质人才,引进先进的智力成果,不断地提升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在新一轮的国际科技竞争中赢得主动。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