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戈尔巴乔夫当政时掩饰自己的真实思想
上述情况已经表明,戈尔巴乔夫、雅科夫列夫和叶利钦等人早就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与信念产生了动摇,但戈尔巴乔夫在担任苏共中央总书记时却依然将自己说成一位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和信念。
1987年,戈尔巴乔夫在苏共中央六月全会上说:“人们也更加坚信,社会主义崇高原则不可动摇,这些原则不是在某种遥远的未来,而是今天和明天就能实际得到实现的。”这一年戈尔巴乔夫专门抽出时间撰写了《改革与新思维》一书,在这部书中戈尔巴乔夫多次表白忠实于社会主义事业:
“西方,包括美国在内,对改革有各种不同的说法,其中有这样的一种说法:似乎改革是由于苏联经济陷入悲惨境地而引起的,它反映出人们对社会主义感到失望,社会主义的思想和最终目标发生了危机。不管这种说法的动机如何,没有什么能比它离真理更远的了。当然,促使我们改革的重要因素是,我们对最近几年我国的状况感到不满。然而,之所以要改革,在更大程度上是由于认识到,社会主义的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我想再次强调指出:我们是按照社会主义的选择进行各种改造的,我们是在社会主义范围内,而不是在社会主义之外去寻找现实生活提出的各种问题的答案的。我们是用社会主义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各项成就和错误的。那些希望我们背离社会主义道路的人一定会大失所望。我们的整个改革纲领,不管是从整体上来说,还是从各个部分来说,完全是建立在多一些社会主义和多一些民主这样一个原则基础上的。”
“我们将走向更美好的社会主义,而不是背离它。我们是真心实意地这样说的,既不是对自己的人民,也不是对国外说假话。期望我们会开始建立一个别的什么非社会主义的社会,会转到别的阵营去,这是没有指望的,也是不现实的。西方那些希望我们放弃社会主义的人一定会失望的。该是明白这一点的时候了,主要是在同苏联的实际关系中要从这点出发。”
“我们认为,70~80年代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不是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政治制度发生了某种危机,相反,主要是由于不能始终如一地实行社会主义原则,背离甚至歪曲这些原则造成的,是由于一成不变地沿用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头几个阶段出现的社会管理方法和方式造成的。”“相反,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年轻的社会制度,作为一种生活行为方式,在自我完善,解决当代科技进步、社会的经济、文化和精神发展的根本问题以及发展人的个性等方面,拥有巨大的和远未挖掘出来的潜力。”
上述论述似乎表明,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是在社会主义范围内进行的,似乎非常坚定地坚持社会主义原则。这也表明,戈尔巴乔夫的言行不一,给苏共造成了政治和思想上的很大混乱。
实际上,早在1988年,在苏联国内和苏共党内就有人提出苏联改革是否偏离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围绕这个问题苏共党内甚至发生了激烈的争论(“两报争论”)。针对上述质疑,戈尔巴乔夫明确地阐述了自己的立场和态度,他表示:“正是党在充分掌握有关过去和现在,有关有实际发展前途的趋势和科学知识的情况下,应当领导在社会中形成社会主义意识的过程。正是党能够并且根据改革为社会主义建设带来的一切新东西,从理论上阐明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阶段,挑选出真正服务于社会主义、符合社会主义发展的利益,使我们走向社会主义目标而不是走向其他什么‘借来的’目标的东西,并用它来武装整个社会。”针对人们的质疑,戈尔巴乔夫又表示:“这里也要回答那些表示怀疑的人,我们是否背离了社会主义,背离了几代苏联人所奠定的社会主义的主要基础。不,我们没有背离社会主义、没有背离马克思列宁主义,也没有背离人们所赢得和建立起来的一切,我们没有后退一步。但是,我们要坚决抛弃教条主义、官僚主义和唯意志论的遗产,因为这种遗产无论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还是同真正的社会主义没有任何共同之处。”戈尔巴乔夫的上述立场表明,他所领导的苏联改革是“走向社会主义目标”而不是走向其他什么“借来的”目标。但随后情况就发生了变化,戈尔巴乔夫逐步地在朝着“借来的”目标迈进,这个目标就是民主社会主义。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