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的“公仆观”

新时期的“公仆观”

领导干部就是人民公仆,作为一种思想理论,是政治文明的必然要求,是民主政治的重要特征,是执政党先进性的集中体现。在实践中,是否愿意做好公仆,能否成为公仆,是领导干部是否先进、有无作为的分水岭和试金石。服务人民是公仆的天职。领导干部执政为民,必须做到勤政、廉政,成为善于解决急事、难事,善于谋划大事、要事的干事型公仆,成为嘴不馋、心不贪、手不伸、眼不乱、耳不偏、“五官端正”的干净型公仆。人民公仆不是自封的,不是上级恩赐的。判断领导干部是不是人民公仆,最高标准只有一个,就是人民满意。人民是否满意,也只能由人民评判。领导干部的一切活动都是受一定的思想理念和价值观念支配的。要真正成为公仆,必须树立正确的群众观、权力观、 利益观。一方面,人民群众把权力赋予领导干部,就把自己的幸福、命运和利益寄托于领导干部。领导干部必须扎根群众,心系群众,一切围着群众转,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另一方面,必须遵循“为官之道”的“游戏规则”,担起责任,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绝不能以经商之道为官,不能把领导活动当作以赢利为目的的谋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经济活动。此外,必须自觉接受主人的监督,创造有效的制度和机制,保证群众有条件参与对公仆的监督。

将领导干部称之为“公仆”,将领导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关系表达为“仆人”与“主人”的关系,是人类政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集中体现。新的历史时期,特别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改革开放、建设现代化的实践更进一步表明,在“为什么领导就是公仆”,“怎样当好公仆”等一系列问题上,有着更加丰富的内容和更新的要求。每一个领导干部无论职务多高、权力多大,都要增强公仆意识,领会公仆理论蕴涵的深刻道理,掌握当好公仆的本领和方法。

(一)领导就是公仆

“领导就是公仆”这一思想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创立之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和革命家最早提出来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诗人但丁最先使用 “人民公仆”这个概念。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在提出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思想的同时,对公仆意识、公仆学说作出了深刻阐述,而且明确提出实施准则,并将其法律化。法国大革命中雅各宾派领袖罗伯斯庇尔在演讲中一再说:“人民是主权者,政府是人民的创造物和所有物,社会服务人员是人民的公仆。”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也经常说:“在我任职期间,就是把自己视为公仆。” 当然,他们那时所说的做“人民的公仆”,主要是指做资产阶级的公仆。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前人的文化成果,在总结巴黎公社经验的基础上,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公仆理论。它公开宣布无产阶级必须打碎旧的官僚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的统治,争得无产阶级民主,用社会公仆来代替社会主人;要实行人民管理制,所有的公职人员都是人民的勤务员,“社会的负责的公仆”,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不称职的人员随时可以撤换、罢免、监督,防止国家和国家机关由社会的公仆变为社会的主人。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江泽民等同志,继承和发展了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思想,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反复强调,我们所有的领导人都是为人民服务的,是人民的公仆,是人民的勤务员,没有权力做官当老爷。

马克思主义公仆观要求我们的领导者必须广大人民群众的公仆,不仅有着充分的理论依据,而且有着客观的必然性:

第一,它是人类政治文明进步和发展的必然。人类社会在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时,也创造着政治文明。政治文明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目前已经历了原始民主政治、集权专制政治、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过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高于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新型民主政治,其核心内容是人民当家作主。尽管由于社会主义的发展历史不长,而且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经历了挫折和曲折,但它应该而且一定能够优越于资本主义民主。表现在各级各类管理者和领导者的社会定位上,只能是工人阶级及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勤务员和“社会的负责的公仆”。

责任编辑:冯句青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