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的“公仆观”(7)

新时期的“公仆观”(7)

三是要树立“以群众为根”的观念。世界万物皆有其根。老子说“夫物芸芸,各归其根”。淮南子说“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根是植物的生命之本。干部与群众,领导与百姓,情同此理。毛泽东曾把共产党人比作“种子”,人民比作“土地”,要求我们在人民群众中间“生根开花”。就是要求我们扎根群众。如今我们处在和平建设时期,要带领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目标,人民群众更是我们的力量之源和胜利之本。党必须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领导干部必须进一步扎根于群众之中,并不断地培土浇水,固根固本,使之根深叶茂。但是,我们有些干部根的观念淡化了,误以为“市场经济,各自为钱,难以扎根”;“商品社会,有权有利,无须扎根”;“政权在党,稳如泰山,不必扎根”;“改革开放,百姓流动,无处扎根。”诸如此类的“根”“土”分离观念,助长了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致使脱离群众成为我们的最大危险。因此,作为新时期的人民公仆一定要树牢根在群众的观念,保持根在群众的本色。

四是要树立以“百姓之心为心”的观念。在现实生活中,在一些领导干部的情感里,不是不懂得人民群众的重要性,也不是不愿意做一个人民满意的公仆,并且,他们在自己的工作中也颇费心思,举措颇为壮观、气氛颇为轰动、业绩颇为显赫,结果却并不总是令人民群众满意,还常常给人留下官僚主义、搞形象工程,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等不良印象。对此,这些领导干部自己也颇有怨言,如今的群众怎么这样“挑剔”。其实,归根结底,还是我们一些领导干部的工作思路有问题。问题就在于领导干部认为重大、重要的未必是群众需要的,上级满意的未必是群众满意的,领导干部所想的未必是群众期盼的。因此,作为公仆必须 “以百姓之心为心”,使干部群众之间“心灵通、言路通”。如浙江省委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基层,“串白家门、记百家情、解百家难、办百家事、致百家富”,开展“民情日记”活动,就是一个有效的“连心工程”。老百姓评判一个领导干部是不是公仆的标准可以说有很多条,但有一条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与群众的情感距离。每一个被老百姓记在心里念念不忘的干部,无一不是对百姓充满深厚真挚感情并千方百计满足百姓需要的。而一个领导干部如果和老百姓的情感距离甚远,不了解老百姓的愿望和需求,很难想象他为人民服务能有人民满意的效果。

五是要树立“围着群众转”的观念。就是要按照江泽民同志的要求:“深怀爱民之心,恪受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实到行动上。围着群众转,群众才能把你当知心人、贴心人、一家人,你也才能得到群众信任,听到群众心里话,真正赢的民心;围着群众转,才能了解群众,熟悉群众,知群众忧愁,懂群众甘苦,办群众最急最想办的事情,才能得到群众的支持,做出令人心服口服的政绩,在群众中树立威信。领导干部的威信不是靠上级捧出来的,不是靠自己吹出来的,也不是靠小聪明骗出来的,只能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树立起来。有些干部整天围着上级领导转,围着有钱的人转,围着形式主义转,见了群众就说冠冕堂皇的官话,见群众有困难也不主动帮助,见损害群众的事也不理不问,早晚是个“孤家寡人”。

责任编辑:冯句青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