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力:从南海僵局看外交战略(3)

丁力:从南海僵局看外交战略(3)

去年8、9月间,菲律宾总统阿基诺三世访华。他期待在2016年前为他的国家争取到500亿美元的投资。那时,两国关系已经因为南海纠纷而有些紧张,但还不像现在这样公开化。现在,500亿美元投资不太可能如期而至,菲律宾往年正常的对华出口也变得不那么通畅,来自中国的游客也减少了(人们没有忘记香港游客在菲律宾被杀以及菲政府的冷淡)。即使没有爆发武装冲突,国家间的对抗也会造成巨大损失。损失不是单方面的,但总有一方更能承担,特别是在决策者不必承受本国直接受损者的压力的时候。

美国的难题

美国的难题是,它既要减少各新兴大国对它的冲击力,使它们的发展方向符合美国的利益,又要和它们保持良好的合作。这些双边关系以中美关系最为显著。新兴的中国好似一股大水,美国匆忙在水的两侧筑堤,在前方挖沟,要避免大水冲了它在各处盖的龙王小庙,还要把肥水引到自家的田里。另一个问题是,这股大水自己还没有想明白要流向何方,还在摸着石头流淌。

美国是北美国家,这个简单的事实说明了它在东亚的优势和劣势。它在东亚没有领土和领海冲突,没有历史问题,可以专注于组织盟友。在黄岩岛对峙期间,菲律宾的外交和国防两位部长一同访问美国。4月30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在南海问题上,美国的态度一直非常明确,我们对南海主权争议问题不持立场。”5月9日,菲律宾外长加斯明声称,希拉里与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在前一周的会谈中向菲律宾保证,将保护菲律宾在南海免遭任何形式的攻击。这是美菲防御条约规定的美国义务,美国的私下重申由菲律宾外长在9天后向外界转述。美国的政策是在地区冲突中保留最终选择权,相机而动。

当年,在北朝鲜进攻南朝鲜、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之前,美国事先都表示了不干预或中立的立场,然后又出兵作战。在一些人看来,美国难免有“诱敌深入”、“请君入瓮”的嫌疑,更可能的情况是,局势的恶化改变了美国的政策。虽然美国丝毫不隐瞒围堵中国的意图,但对于中国这样规模的国家,为一些小事而在半道上大打出手的可能性很低。

传统上,美国是一个好斗的国家,深信他们的“天定命运”。在世界各地,十处打锣,九处有美国。河北梆子《小放牛》的王小唱:“姐儿门前一座桥,有事无事走三遭。”姐儿让王小打锣,他不打,姐儿就要走开,他只好“打个太平锣”。如果打锣的地方多了,美国也忙不过来。超级大国也不可实行单边主义,它需要众多帮手,这是小布什总统留下的教训。为了奖励美国外交政策的变化,奥巴马总统刚一上任,欧洲人就匆匆忙忙把诺贝尔和平奖颁给了他。

美国不是东亚国家。它不远万里来到这里,摆下摊子,敲锣打鼓,舞枪弄棒,以招徕盟友,否则就没有立足之地。在战争间歇期,海外军事基地的外交意义大于军事意义,其存在是向盟国表明与它们站在一起,而不是直接向某个国家挑战。在东亚的紧张局势中,各国都不愿意为别人火中取栗,除非火焰将要延烧到自己的利益;而且,只要把紧张程度控制在一定限度之内,美国是有利可图的——既得到盟国的依赖,又不必真正出力,还能趁机多卖些军火。

美国想按住中国,也知道在正常情况下按不住,而且中国不是它的唯一目标。不景气的俄国、欧盟也是潜在的挑战者,印度的经济在起飞,巴西在美国的后院表现良好,有排挤美国势力的可能,更有朝鲜、伊朗等不友好的国家让美国不知如何是好,踌躇再三。所以,中国只是美国的问题之一,除非局势严重恶化,美国不愿意顾此失彼。此外,美国另外一些问题的解决还需要中国的密切合作。

利益交织与核心利益

现有的世界秩序和游戏规则已经存在很多年了,好似一座老旧的大房子,虽然有些简陋,却在为大家遮风避雨。中国不必强制拆迁这所房子,然后指定包工头、在街头雇用民工另盖一个仿古建筑。这个工程太浩大了,任何单一国家,依靠一国之力都不具备这个能力。目前中国的最佳选择是住进去,对室内装饰提出修改意见,搬进自己的家私,参与或主持房屋加固。把某几个座便器改成蹲坑以符合自己的习惯,也不是不可以。毕竟,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在内急的时候还在房子里随地大小便,比如朝鲜试验核武器、叙利亚的阿萨德维护稳定、美国宽松货币。

在5月4日结束的第四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中国向美国承诺,将提高国有企业红利的上缴比例。我们不知道这笔多出来的资金将如何使用,但在此前,中国应美国的要求改善本国的劳工权利,却可能对很多人有利。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