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力:从南海僵局看外交战略

丁力:从南海僵局看外交战略

中国正在近海遭遇一系列重大挑战。

韩国根据2000年签署的中韩渔业协定抓捕中国渔民,在黄海的苏岩礁上竖立起大型建筑物;日本在钓鱼岛周围驱逐中国船只,要在太平洋的冲之鸟礁周围圈定日本大陆架,意图独享那里的海洋资源;从北部湾到南海,越南占有的岛礁最多,中国在共产情谊浓厚的年代把浮水洲(白龙尾岛)割让给越南,两国积累的矛盾也最多;在黄岩岛,中国正与菲律宾对峙……

此外,海上还有许多其他潜在的纠纷,而且中国的陆地边界也不太平,并使海疆的形势更为复杂。

海上的迟到者

在东南亚,海洋划界是近代的事情。早在民国时期的1935年,中国已把南海的大部分划为领海。在地图上,中国的南海疆界由九根不连续的线段标示,号称“九段线”。这些线段距离邻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越南的本土不远,距离中国本土却很远。这样的疆界划分在世界各地实际上很常见。对于中国,这个边界不是现代扩张的结果,而是历史的遗产。

在明初,中国是海洋大国,向海外移民的主要目的地是东南亚。在数百年的移民过程中,南海周边的东南亚地区遍布华人。虽然中国也曾闭关自守,但从南亚到东南亚更落后,除泰国之外,都沦为西方国家的殖民地。它们的欧美宗主国大肆扩张,却不曾划定海洋范围。

美国是海外殖民扩张的后来者。它在完成陆地扩张之后,在海外吞并了夏威夷,又打败了老朽的殖民帝国西班牙,夺得古巴和菲律宾。二战期间,为了争夺菲律宾,日本和美国在陆地和海上都打得血肉横飞。菲律宾于1946年获得名义上的独立,在越战期间充当美国的前方基地。在冷战之后的1991年,由于菲律宾议会的反对,以及皮纳图博火山的喷发,美国才不得已撤出在菲律宾的海空军基地,但两国继续保持密切的军事合作。

东南亚现有1000多万华裔。数百年来,他们是东南亚经济的强大推动力,也曾谋求自由。另一方面,这个地区的统治者有迫害和屠杀华人的传统,并一直保持到上个世纪末。以色列一直在为受迫害的犹太人寻求正义,根本不考虑施害者和受害者的国籍——他们相信,人权超越国界。海外华人的血泪史却无处诉说,而中国朝廷的冷漠更加重了他们的苦难。在东南亚一些国家,对华裔的歧视至今没有完全消失,却成为中国小心维持国际关系的原因之一。

中国是二战的主要战胜国之一,还没有来得及维护海上利益即陷入内战。那时,南海周边的殖民地尚在争取独立。内战结束之后,中国大陆“输出革命”失败,内斗加剧,又面对苏联的陆地威胁和美国的海上围堵,虽然海军在1974年和1988年的海战中小试锋芒,但总的说来,他们对领海很有些鞭长莫及。在维护海疆权益方面,中国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绕了一个大弯子才回来,发现原来空荡的集市变得熙熙攘攘,自己原来的摊位已经被侵占。

南海中较大的岛早已被瓜分殆尽,只剩下一些很小的岛礁。黄岩岛是一个澙湖的一部分,在涨潮时有一小块露出水面。4月10日以来的中菲黄岩岛之争表明,各国对南海的争夺已经进入精细化的最后阶段。在这个时候,中国发展了更多的中程力量投送能力,开始有所动作。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