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钢铁项目:投入百亿押宝“五年崛起”(2)

湛江钢铁项目:投入百亿押宝“五年崛起”(2)

三十年“愈败愈勇”?

“三十年好事多磨,三十年梦想成真。”王中丙在其《湛江钢铁湛江梦》一文中,如是感叹。

1978年,冶金部把湛江作为大型钢铁厂选址的主要对象,并进行多项勘察工作。1990年9月,湛江成为全国新建大厂六个备选厂址。

两年后,广东省与宝钢集团双方达成合作意向,初定钢铁厂选址湛江东海岛。也就是在这一年,连接东海岛和湛江市区的东海大道和东海大坝等配套工程开工建设。

宁凌还对本刊记者回忆,那年他正应聘现在任职的广东海洋大学,负责招聘的校方人员说,湛江要建大钢铁项目,城市会快速发展起来。

宁凌选择了湛江。这年年底,学校还特意带他们到学校对面的东海岛,看当时的建设情况。

出人意料的是,这个在宁凌看来几乎“触手可得”的项目,随着后来国家宏观调控和银根缩紧,一下子沉寂下来。

关于湛江钢铁项目的历史,从1993年后空缺了10年。

“湛江在1992年到1993年,又一次错失了很大的机遇。”宁凌说。

直到2003年,广东省委一位领导明确批示:韶钢如果在沿海城市选点,湛江是理想之地。

“漫长曲折的湛钢之路”由此重启。

2008年3月17日,湛江钢铁终于拿到“路条”,国家发改委正式同意湛江钢铁基地项目开展前期工作。

随后,国际金融危机袭来。尽管如此,湛江还是倾注全市财力进行拆迁安置,以及配套设施建设。

上述发改局人士认为,这些基础项目投资,并不是完全为了钢铁项目而投,同时也是在改善交通,建设城市。

“我每次去市政府,都看到他们焦头烂额的样子。”宁凌告诉本刊记者,就在2011年底,湛江市有关部门还处在很焦虑的状态,也有人开始说起风凉话:“又没戏了”。

“要是三番五次失败之后,还会愈败愈勇吗?”宁凌说,拿不到这个项目,湛江失去的不仅是钢铁梦,整个湛江市政府部门的士气也可能受到重挫。

押宝“五年崛起”

在湛江市主城区,不难看到外墙发黄、有些破败的低层楼房。这些,较难让人将之与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全国十大深水港,以及“七子之歌”中的广州湾联系起来。

“北有青岛,南有湛江”,反倒成为湛江人心中至今没有抹去的痛。

资料显示,2010年,湛江市生产总值1402.8亿元,人均生产总值20048元,在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中分别排名倒数第四和倒数第一。人均生产总值甚至低于湛江邻近的茂名、阳江、北海、钦州、防城等市。

“湛江这么好的地方,有这么好的条件,发展不上去,讲不过去,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早在2003年,广东省委一位领导到湛江市调研时就如是指出。

上述发改局人士还告诉本刊记者,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湛江一直重点发展“两水一牧”。后来证明,农渔业的附加值不高,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发展战略约束了工业的发展。1998年发生走私大案,湛江的经济更是一蹶不振。

“1998年到2003年,湛江的经济发展进入‘晃悠’阶段,处在休眠复苏期。”宁凌说。

2006年广东省两会之后,工业重型化成为广东省产业升级的重要战略方向之一,湛江潜在的发展重化工业的优势再次被唤醒。

“围绕钢铁做好文章”,首先发展工业,成为近两届政府班子的共同思路。此外,石化、造纸也属规划的龙头产业。

2011年5月,湛江市委书记刘小华对媒体如此描绘:围绕广钢环保迁建和中科炼化项目两个“头号工程”,湛江将打造年产值超千亿元企业2家,超百亿元企业10家,超十亿元企业30家;形成超1000亿元产值的现代化石化基地、超1000亿元产值的现代化钢铁基地和超500亿元产值的国家级林浆纸一体化产业基地。

而王中丙也在多个场合表示,面对大项目建设、大产业发展的历史机遇,全力做大做优经济“蛋糕”,5年后在广东“坐六争五”,最后争取成为广东第三大城市。

此次钢铁项目正式开工,湛江似乎吃下了“五年崛起”的定心丸:到2015年末,将建成以钢铁、石化及造纸为龙头的现代产业体系,使全市生产总值达到5000亿元。2011年,该市的生产总值为1758亿元。

而宁凌对本刊记者道出自己的两个担心,一是钢铁项目建成以后,中下游的配套项目环保能否得到保障。二是,湛江钢铁项目和广西防城港钢铁相距仅200多公里,而且都在北部湾经济圈内,同质竞争恐怕在所难免。

但末了,宁凌说,“要是这次机遇再抓不好,湛江不知道又要沉默多少年了。”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