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往欧洲三极的道路上的唯一障碍就是俄罗斯。美国必须搞定莫斯科:不仅要遏制其野心,还要利用其脆弱点以增强影响力。德国奉行的准和平主义和非常现实的经济利益诉求可能使其与俄罗斯达成某种默契(毕竟德国40%的天然气来自俄国),这当然是美国和波兰不愿看到的。全球战略预测公司STRATFOR的创始人乔治·弗里德曼(George Friedman)推测,在德国将俄罗斯拉近欧洲的幌子下,一个事实上的法德俄联盟可能会浮出水面。即使俄罗斯不得不认同西欧的某些准则而尊重波兰主权,波兰和美国也会针对事态的发展设法予以抗衡。
援俄抑中
但是上述的这种不能再坏的情况之一,其实也并不可怕。可以这样考虑:假定布尔什维克并未在1917年俄国异常脆弱时攫取政权,俄国有可能——甚至完全可能(在20世纪的历程中)逐渐演变为类似于法国或德国的国家,只是比它们更贫穷、存在更多的动荡和腐败,并扎根欧洲(无论如何,俄国大部分人口居住在其欧洲部分)。布尔什维克打断了这个进程并打造了一个历时70年之久的非欧洲化帝国,如今这一切已成为历史,但俄罗斯人口大部分处在欧洲部分的分布状况并未改变,而在时任总理普京断断续续推行国家安全现代化的努力中,不再有任何意识形态输出,也没有足够的军队可资利用,像在冷战时期那样永久驻防东欧地区。简而言之,俄罗斯在人口上从属于欧洲,但是不具备成为欧洲霸主的实力。与此同时,随着德国经济和实力的增强,它可能被迫走上区域前台以制衡俄罗斯。在此过程中,德国可能会丧失其奉行的准和平主义。再者,俄罗斯是个衰微中的欧洲强国,由于它自身存在多重不安全感,这就给了美国可资选择的机会。
任何新的俄罗斯帝国都会成为过去帝国的软弱化身,它不仅受制于中国在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影响,也受制于中国在中亚穆斯林世界的政治经济影响。像中国、印度、土耳其、波兰和哈萨克斯坦这些日见活跃的国家,已初步对俄罗斯形成遏制之势。美国的目标是必须支持俄罗斯巩固好其远东地区,使中国对其陆上安全心存忌惮,从而不能全力发展海上力量。在欧洲制约俄罗斯但在其他地区帮助它,这是一种巧妙的战略,如此可以防止其他任何一个国家在别处取得类似目前美国在西半球的支配地位。
在俄罗斯远东地区,连接赤塔(Chita)和伯力(Khabarovsk)的阿穆尔(Amur)公路即将竣工,全长1240英里。俄罗斯建造这条公路是出于对中国的忌惮。这条新路缩短了远东和莫斯科之间距离,大部分路段沿着中俄边界修建。这个边疆地区,即中国边界以北的阿姆利亚(Amuria)和中国边界以东的乌苏里亚(Ussuria),几个世纪以来都是中俄的必争之地。自17世纪中期沙俄始与中国清政府对抗,俄国强盗首先踏入这片土地,随后莫斯科派来的军队以及后来的外交官接踵而至,当时的满清政府正忙于征服台湾和中国大陆的部分地区。1860年,这一争夺达到白热化,腐败无能的清政府被迫将35万平方英里(约90.6万平方千米)的国土割让给俄国,从而形成了现在的边界。当然,既然现在中国强大而俄罗斯相对弱些,这条边界正经受着来自中国拓荒者和公司北上的压力,他们希望充分利用那里的石油、天然气、木材和其他自然资源。中俄之间的紧张关系是不可避免且永久存在的,只不过在短期内被他们战术性并带有反美色彩的战术性同盟关系所掩盖。2009年7月,俄罗斯总参谋部部长尼古拉·马克洛夫(Nikolai Makarov)做了一次幻灯片报告,据说其中一张幻灯片上写着,“北约和中国……是我们在地缘政治方面最危险的对手。”②
中俄边境线上已不再大举陈兵对阵;实际上,最近普京还开通了一条从俄罗斯远东到中国东北的输油管线。然而,由于两国不可能取得相互之间真正的信任,美国在欧亚大陆上就拥有了基础性的结构性的地缘政治机会。既然西半球没有对手,那华盛顿就可以放手一搏,确保直到21世纪中期任何其他势力都无法取得在东半球的霸权。
东亚战略:遏制中国海军崛起
美国正在感受到这样的发展态势:中国军队至少已成为区域性主要力量。更有可能的是,北京政府会转而成为全球性力量,从而会相对地减少美国自身的空军和海军势力范围。几乎没有哪个国家,在经过几十年经济实力不断扩张(比如现在的中国)的同时,却不发展与之相配的军事实力的。在这点上,中国正在重走19和20世纪之交期间的美国发展之路。当美国人理所当然地享用着优越的大陆和海洋地理环境的同时,中国人却对其生活空间有着自觉而深刻的意识。这是因为当前的中国政府拥有着过去最具扩张性的各朝代留下的领土,其中包括气候干燥、矿产丰富的西部高原和东部沿海适宜耕种的沿河农田。与此同时,因19世纪至20世纪初日本、俄罗斯和西方国家大范围侵犯了中国主权,中国人对此苦大仇深,萌生了强烈的地域情结,例如中国人今天对南海表现出的痴迷。有时,北京方面甚至令其海军进入太平洋第一岛链之外的深海地区,即日本岛南端至婆罗洲( Borneo)一带。
美国媒体没能跟踪报道的最明显的国际局势,就是中国海上力量的崛起,以及随之而来的将军们,特别是海军上将们在北京政治圈中不断提升的影响力。如今的南海对于中国人来说,等同于100年前加勒比海之于美国人(美国通过挖掘巴拿马运河控制了这条国际航路)。中国南海为太平洋和印度洋间的航运要冲,这条海上洲际主航道连接着中东的油气田和东亚的工厂。中国超过80%的石油进口和全球每年三分之一的海上贸易都途径该海域最南端的马六甲海峡。此外,这里还拥有世界上一些最大的待开发油气资源,而且其中一些岛屿归属在中国大陆、台湾地区、越南、马来西亚和菲律宾之间存在争议。
然而,美国曾主宰加勒比海这一事实并不能成为中国以同样的方式支配南国海的理由。世事变迁,军事和信息技术已然跨越了距离之远隔,日渐形成一种封闭和空间局促的战略环境。我们正在进入这样一个时代:倘若遵循一定的规则,任何人都可以在公海的任何地方进行演习。在2010年1月毁灭性的地震之后,美国欢迎以巴西为首的一支国际部队进入海地这个加勒比海核心地带,这在数十年前是绝不可能发生的。而且,如果中国建立了一支蓝水海军——正如他们当前致力的一样——而且这支海军未来某一天冲出第一和第二太平洋岛链,来到夏威夷附近进行军演,美国恐怕也得接受这一事实。而北京如将南海大片海域划作私产,这才是令华盛顿无法接受的。要使东亚保持力量平衡,就需要美国海军的坚定存在来消除盟国的疑虑,美国也好利用他们来遏制中国。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