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平谷行政首长应诉制:首长应诉超七成(2)

北京平谷行政首长应诉制:首长应诉超七成(2)

“爱面子,怕露怯”

8月8日下午,庭审整整持续了两个半小时,两名村民和所聘请的律师的目光经常集中在柴琛身上,但他始终一言未发,由律师来应对。

对庭上没发言的原因,柴琛说,镇长生病住院,作为分管副镇长他必须出庭,可没有时间详细了解案情,所以由律师代表政府发言也是对法庭和原告的尊重。

一年以来,总有些行政首长没有出庭。

一起镇政府被诉案,镇长说工作太忙,最后派一名“相关负责人”出庭。但这名负责人不了解案情,庭审时几次冷场。平谷区法制办主任王东日忧虑,如果领导只出庭不出声,那形式就大于实际意义。但哪些党政机关行政首长真是因工作忙无法出庭,哪些又是以工作忙为借口?难以甄别。

据平谷区法制办统计,今年1至6月,平谷法院开庭审理37起“民告官”案件,有23.32%行政首长未出庭,原因有被告是市级行政机关,不受平谷区文件约束;第二,双方庭前达成和解;最后是行政首长遇突发事件。第三种情形中包括那些以工作忙为借口逃避开庭的人。

近年,平谷区“民告官”案以拆迁纠纷等居多。一名负责上述事务的区委办局负责人说,他所在的部门,被诉率远高于其他部门。从去年7月至今,他以“出差”、“到市里开会”等理由,躲了一年。

赵军做过调研,行政首长不愿出庭还是因“爱面子,怕献丑、露怯”。他要打消行政首长的“怯场”心。

去年下半年开始,所有“民告官”案件开庭时间以方便行政首长为原则,开庭前一天,办案人要提供电话提醒服务;结案前,办案人要跟双方当事人沟通,争取通过行政协调化解纠纷;还要邀请应出庭未出庭的行政首长,旁听其他行政首长出庭。

前不久,三四名一直避而不见的行政首长主动提出,再遇被诉,肯定出庭,张海成说,他们之前不愿出庭的一些案子通过行政调解结案,这让被诉机关领导很感激,觉得法院给他们留了面子。

政府胜诉多的担忧

今年前5月,平谷法院统计,全区仅一名应诉的行政首长遭遇败诉。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担心,如果政府胜诉多败诉少,可能引来一些人对行政首长应诉制“作秀”的质疑。

低败诉率也让赵军担忧:对那些没办法调解,甚至是政府败诉的案子,难免有行政首长不愿应诉。

但两个月前,区长张吉福主动要求在一起政府败诉可能性大的案件中出庭应诉。

“区长败诉说明,当‘官’没依法办事,就要承担后果,同时告诉百姓,纠纷和不满有讲理的地方”。赵军说。

其实,跟区法院相比,区政府在推动行政首长出庭应诉上更强势。

今年开始,平谷区《行政应诉工作规则》执行,北京16区县中,平谷区是唯一一个对行政首长出庭应诉率提出硬性指标要求的区县。

据悉,确因特殊情况不能出庭,须在开庭前,向法院提交书面说明;所在机关被诉相关工作人员都要旁听。

这样,坐在旁听席的下属和被告席上的领导都有压力。

北京大学宪法行政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锡锌说,在中国,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制的价值在于“符号”效应,这个“符号”能放射出多大光环,则取决于当地政府行政首长的重视程度。这是我国目前的执政现实。

他说,敢于披露行政首长出庭应诉率的地区,都制定了制度化“红头文件”、出庭应诉率跟绩效考核挂钩。“事实表明,推行的关键是依法行政的魄力和理念”。

赵军很期望,能以“区长败诉”效应推进平谷区的目标:行政首长出庭应诉率达到100%;在依法行政能力提升的前提下,行政诉讼案件败诉率低于10%。

■ 链接

行政长官应当出庭应诉6种情形:

1.本单位本年度发生的第一起行政诉讼案件

2.案情重大、复杂,社会影响重大的行政诉讼案件

3.涉及群体性纠纷的行政诉讼案件

4.人民法院建议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的行政诉讼案件

5.上级行政机关要求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的行政诉讼案件

6.行政机关负责人认为需要出庭应诉的其他行政诉讼案件

——《北京市平谷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的意见》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