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警是个什么警:争议源于对行业陌生(3)

协警是个什么警:争议源于对行业陌生(3)

偏低的收入

一名协警告诉记者:我们的工作是风里来雨里去,不管什么天气都要出去转。哪里发案多了,要配合民警巡逻、蹲守;抓了犯罪嫌疑人,要在派出所里看守,直到把嫌疑人送进看守所,有时候一干就是24个小时。但是我们的收入确实很低,我觉得性价比不高。

来自广东梅州农村的广州市荔湾区桥中派出所辅警中队中队长张春良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加上280元的中队长职务补贴,他每月能拿到2000元左右。老婆在广州的一家商场卖衣服,每个月可以收入大概1500元。夫妻两人每个月要付600元房租、300元水电费,在伙食上大概花费500元。两个孩子在老家由孩子的爷爷奶奶照看,大女儿15岁准备上高一,10岁的小儿子秋季开学上五年级,刨除学费,两个孩子正常开销平均每个月至少要800元。再加上其他开支,夫妻俩每个月所剩无几。

为了节省交通费用,张春良的妻子每天花40多分钟的时间骑自行车上班。“本来想把孩子接来广州读书,但实在负担不起。我亏欠孩子太多。”张春良说。

苏州市公安局辅警管理处处长杨盘生说,日常警务活动中警务辅助人员承担着大量的工作,大部分一线警务辅助人员的工作量不亚于民警。但是警务辅助人员保障经费却一直偏低。以2011年为例,苏州市财政保障警务辅助人员的人均年度经费为3.38万元,扣除社保、公积金等相关经费,可支配年收入仅为2万余元。

57岁的汪肇祥说:“协警们一般抽的都是四五元钱一盒的烟,每天还得省着抽。派出所不管饭,很多人经常是到外边的小饭馆吃一碗刀削面或者买个面包啥的就算是午饭。为了节约,不少协警早晨出门时专门沏好一大杯茶,一喝就是一天。”

武文军说,他们的队里也曾经有过年轻的协管队员,“干了一个月人家就走了。不怪人家,这点工资哪能娶到媳妇。”

记者点评:只有保障了基本经济条件,解决了后顾之忧,才便于协警们更好地履行职责,才能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到协警队伍中来。收入的提升也是一种价值的肯定。当然这需要多渠道协调统筹解决。

困惑的前途

各地协警一般设置时间还不长,架构也尚待完善,许多协警很难有什么上升通道。一名协警告诉记者:“入了这行,职业生涯基本上一眼就能望到头。”

瘦削的脸庞、黝黑的皮肤、干练的动作,今年35岁的陈浩来自湖北省仙桃市农村,2006年起在广州担任治安员,如今已是广州市海珠区赤岗派出所社区辅警中队中队长。由于工作业绩突出,陈浩还曾当选广州市见义勇为“十佳好市民”。

高中学历的陈浩正在攻读华南理工大学的行政管理专业大专文凭,他希望自己能够多学些东西。“我刚入行的时候29岁,现在35岁了,也不知道自己还能坚持多久。”陈浩说,做这份工作,再怎么努力、再怎么拼命,前途也不大,工资再加也就是每次一百来块钱。 

对前途的担忧同样也来自一些大学生辅警。1986年出生的刘顺茵是为数不多的大学生辅警之一,通过函授拿到暨南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文凭的她现担任广州市海珠区赤岗派出所的一名辅警,主要做文职工作。当记者问她是否喜欢这份工作时,刘顺茵的回答十分微妙:“我喜欢这个行业。”

“我从小到大都憧憬着当警察,我的理想就是参与治安管理、协助市民办理各种业务。但是报考了两次公务员,都没有考上。”刘顺茵说,如果还是看不到什么上升空间的话,可能我会去尝试一下其他职业。

据记者调查,那些离开的辅警大都是因为觉得前途黯淡,他们感觉有关职业的培训和规划都十分匮乏。记者了解到,有些经济不发达地区的警务辅助人员工作近10年,基本没有像样的培训学习机会。

专家表示,现在协警支持系统的缺失还表现在对协警群体激励机制的缺乏。各地派出所和交通队的激励方式也没有统一规定,一般只是根据协警的工作业绩进行精神方面的鼓励,年底的评优也只是极少数协警能享受到的待遇。

记者点评:不管是大学生协警还是协警中的“4050”人员,都需要更好的职业规划和晋升通道。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北京、广东、浙江、江苏等地的协警主管部门已经开始着手探索解决这些问题。

7月1日,《苏州市警务辅助人员管理办法》(以下简称《苏州办法》)正式施行,这是全国首个规范警务辅助人员管理的地方政府规章。协警的职责到底是什么?如何规范保障他们的待遇?如何更好地招募、管理和使用协警?不仅仅是苏州,全国很多省市探索协警管理服务新路径的大幕已经徐徐拉开。

责任编辑:黄一帆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