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项目建设大会讲话(2)

在项目建设大会讲话(2)

㈧民生保障措施得到有效落实。多渠道争取落实资金。民生工程投入不断增加。农村通乡公路、通达工程、畅通工程以及灾后重建工程项目加紧建设。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落实投资2187万元,已确定项目全面开工建设。农村沼气用户建设完成年度任务的51%社会事业项目完成投资1.15亿元,熟食品定点加工基地正式启动,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建成使用,市体育中心、市文化中心、农村寄宿制学校、西区中学建设等项目加快实施。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争取国家和省上补助资金1亿多元,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项目全面实施,城区716户家庭入住保障性住房;争取补助资金9664万元,农村危房改造项目顺利推进。扎实开展“全民创业工程”培训各类劳动力18450名,开发城镇就业岗位14980个,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970人。出台了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办法。组织开展了向灾区送水和募捐活动,发放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2255万元。前6个月,社会保障和就业、文化体育与传媒、医疗卫生、教育支出分别增长92.16%81.28%54.49%和19.55%有一些深刻的感受和认识。一是必须大招商、招大商。只有大项目才能支撑大发展。县引进建设的PVC管材项目,通过现场观摩。年生产能力1万吨,产值可达到1亿元,上半年全县工业增加值超过1亿元,对而言是一个不小的跨越;华惠集团麦芽有限公司生产能力将达到6.5万吨,年销售收入超过1.5亿元;区引进建设华顺陶瓷公司,为实现陶瓷产业振兴和发展注入生机。二是必须大力促进本地民营企业转型发展。市一大批从事采矿、建筑、流通起家的民营企业,积累了比较雄厚的资本实力,具备扩张发展的基础条件,区有一批企业是由小煤窑业主投资建设的只要引导有方,必将促进更多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并形成发展的持久动力。三是产业发展必须与本地优势资源紧密结合。资源是发展的基本要素,只有合理开发利用当地资源才能够形成竞争优势。县马铃薯产业,县啤酒麦芽、枸杞醋等生产企业,区菊粉、番茄酱和陶瓷等企业,靖远县蔬菜保鲜加工产业,之所以能够成长壮大,就是依托了本地资源开发。四是必须处理好现有企业与新建企业的关系。现有企业是现实的生产力,保证当前增长的基础;新建企业是发展的潜力所在但要经过一个成长发育的过程。因此,要在毫不放松地抓好新建企业、增强发展后劲的同时,千方百计支持现有企业扩大积累、滚动发展,不断做大做强,支持经济发展。五是实行重点突破必须要有具体载体和抓手。市委、市政府确定今年开展“项目建设落实年”和“全面效能建设”活动,并适时提出开展“大干150天,加快项目建设和环境卫生整治”活动,通过凝聚力量、集中攻坚,都产生了明显效果。

一是部分项目建设进度比较缓慢。一些项目虽然已开工建设。省道207线暨靖远至扶贫公路、东市区供热管网改扩建和年廉租房等项目进展较慢。中央投资项目开工率较低,截止目前,国家、省上安排我市89个项目,已开工61项,开工率68.54%完成投资2亿元,仅占项目总投资的16.69%同时,从观摩情况看,县区普遍缺乏能够促进加快发展和带动结构调整的产业项目,项目建设的支撑保障作用有待加强。

二是征地拆迁问题严重制约项目建设。征地拆迁集中行动取得了一定成效。因施工线路跨越民房赔偿问题,导致工程施工受阻停工。目前,赔偿问题已经解决,但部分居民仍在干扰施工。区四龙变送出工程、区长征变送出工程、芦喜输电工程,由于青苗补偿预算定额难以和当地居民达成协议,被迫停工。产业园、区、区道路建设和区、县三期廉租房因征地拆迁影响,导致工程难以如期顺利实施。

三是工业经济效益仍然不够理想。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虽有好转。全市工业主导产品价格仍低位徘徊,同比下降12.55%其中,有色金属价格环比下跌0.27%同比下跌35.94%化工原料产品价格环比下跌10.46%同比下跌39.7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同比下降20.92%177户规模以上企业有56户亏损,同比增加10户,亏损面31.64%亏损企业亏损额1.89亿元,同比增加1.11亿元。

四是持续旱灾对群众生活造成较大影响。自年以来。今年旱情更为严重,全市62个乡镇505个村87万人受灾,农作物受旱面积283万亩,农业经济损失近5亿元。近期的普遍降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灾区人畜饮水困难问题,但灾区夏粮减产已成定局,大面积秋粮作物叶片干枯或死苗,影响秋粮产量。10.44万户、49.67万人缺粮,需要政府救助,资金缺口很大。

五是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工业经济效益下滑和结构性减税。对财政收支造成巨大压力。经济中还存在许多不稳定性因素,实体经济在短时间很难走出困境,财政短收的问题难以弥补。上半年,大口径财政收入13.6亿元,下降6.61%地方财政收入4.61亿元,增长7.66%仍在较低位徘徊。

也要看到有利条件。从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来看,分析不利因素的同时。中央扩大内需政策的效应正在逐步显现,经济呈现出企稳回升的态势,旱情解除有效缓解了灾区群众生产生活困难,加快发展的积极因素不断增多。同时,还面临诸多的有利政策因素,国家支持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甘肃发展的政策,以及省上支持-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政策,这些政策叠加影响,都是加快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保证。要进一步坚定信心,应对挑战,突出重点,知难而进,把我各项工作不断推向前进。

二、继续坚持“四个对接”加大项目建设力度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根本动力,项目建设是保增长的关键环节。落实扩大内需政策的重要途径,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项目建设落实年,关键是要把具体项目落到实处。现在正是施工的黄金时间,各建设单位要倒排工期,加快形象进度,努力形成更多的实物工作量;各有关部门要有针对性地为项目建设搞好服务,确保无障碍施工,促进项目建设落实年活动取得实实在效果。

㈠着力解决影响项目建设的突出问题

从目前情况看。90%以上的开工建设,但征地拆迁难、配套资金落实难等制约项目建设进度的问题比较突出,项目实施管理也还存在不少问题,要实现“保二争三”目标,下半年还要付出巨大努力。要以效能建设保证和促进项目建设,着力推进“大干150天,加快项目建设和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全力解决项目建设中的突出问题,促进项目落实。

一是继续完善项目落实机制。要全面落实项目前期工作经费以奖代补政策。切实兑现奖惩;完善市级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制度,真正做到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市发改委、市政府督查室、市效能办要对12个没有按期开工的项目进行逐一检查,找出原因,督促这些项目尽快开工,确保完成计划进度。

二是切实解决征地拆迁问题。坚持依法征迁、和谐征迁、阳光征迁。努力提高文明执法能力和水平;及时全面落实各项政策,统筹处理好国家利益和群众利益的关系,耐心细致做好群众工作,努力形成群众支持项目建设、项目建设造福当地群众的良好局面。

严三是全力确保工程质量。切实落实好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和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坚决杜绝不合格材料进场。项目法人单位要与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携手把好质量关,努力打造优质工程、精品工程。

四是切实解决配套资金难问题。要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适当集中财力,确保配套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尤其要把中央投资项目放在突出位置,优先安排配套资金,促使项目尽快建成发挥效益。

责任编辑:潘攀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