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3)

核心提示:我们现在看到,美国叫嚣得很凶,在中国周围到处军演、访问等。事实上,美国之所以重返亚太,是因为它的经济极其不景气,美国没有自信心的表现。美国之所以如此叫嚣,源于其冷战思维,它总是要找一个敌人。在这个过程中,美国太担心中国了,美国把中国作为挑战者。我国则是怕美国把中国当伊拉克。可见,中美双方的外交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不匹配的。

(二)中国外交政策着力点的出发点。考察中国外交政策的着力点,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清楚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的一位朋友带着一群美国学生到上海旅游,晚上在黄埔江边的旋转餐厅吃饭。只见华灯高照,特别漂亮。这些美国学生一起拥到窗台,看着外面的人群说,这才是现代文明。实际上我们自己知道,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当前的主要任务:一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极大地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二是逐步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极大地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和促进社会和谐。因此,中国外交的核心任务还是发展。只是现在的发展和过去不一样了。过去仅仅是发展经济,现在还要发展社会、发展民主政治等等。事实上,一国外交主要就是维护国家的战略要求。现阶段我国外交就是要创造和维护我国的战略机遇期。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抓住并用好这一战略机遇期,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三)中国外交政策着力点的核心思想。

一是要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是爱好和平的。实际上中国的军事能力比周边国家要强很多,东南亚10国的军事能力都赶不上中国。可以说,现在没有一个国家有这么大的力量可以遏制中国。所以,中国自己要想一想,将来在世界上做什么事情。中国不可能指望依靠外部的力量实现自己的发展。中国一定要靠自我发展。科学发展观对中国极其重要,就是要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另外,往往发动侵略战争的结果很严重。并且战争一旦发生,它留下来的阴影会持续很长时间。德国与日本就是鲜明的例子。因此,中国在强大的同时,要强调自我约束。同时,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在世界上要有自己相应的责任。一国承担的责任越大,在世界上发挥的作用也越大。所以,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中国的外交战略。

二是要始终不渝地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我国将继续以自己的发展促进地区和世界共同发展,扩大同各方利益的汇合点。在实现本国发展的同时,兼顾别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正当关切。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经验证明,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中国在对外开放的过程当中,自己得到了好处。现在要越来越多地考虑别的国家。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就是要生产更多更高端的产品,避免和一些发展中国家过度竞争。这是我国在开放过程当中互利共赢需要特别注意的一个地方。

三是要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全球化进程中,国内问题国际化;国际问题国内化。一方面,中国的发展越来越来依赖于外部世界。没有外部原料、资金、技术、市场,中国不可能发展起来。另一方面,国内问题也越来越影响到我国的外交。时下,影响我国外交最大的国内问题就是台湾问题。其他诸如产品争执、政治纠纷等等,与其相比而言都是小问题。还有一个就是法轮功。法轮功在国内很讨厌,在国外也很麻烦。总体来讲,国内问题和国际问题越来越紧密了。国内事情搞不好,会给外交带来特别大的麻烦。

(四)中国外交政策着力点的重要保障。中国的大战略是国家的“三步走”战略。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主要的任务就是实现国家的发展。国家要实现发展本身目标要明确,环境要稳定。在中国发展的过程当中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干扰或说危机。我国面临的危机事件包括有:公海油气田、南海撞击、钓鱼岛事件等。那么,如何应对这些干扰呢?回顾过去20年,危机事件频频发生。是不是危机事件一出来,中国就要跳起来予以应付呢?在《荷马史诗》记述的特洛伊战争中,有这样一则故事:当英雄奥德休斯这些人坐着船回来的时候,途径一些小岛。岛上有一些女妖。这些女妖会唱歌,唱得特别美。如果跟着这个歌声去了,最后就会死掉。实际上,中国的发展正如驾着《荷马史诗》中记述的这样一艘船。当我们在世界上走的时候,总有一些人在我们附近唱。这个音声不一定好听,但是要是被其吸引,模糊了自己的视线,改变了航线,走到别的地方,中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就会偏离轨道。因此,妥善管理危机事件,排除干扰,对于中国来说至关重要,这成为我国外交政策着力点的重要保障。在管理危机事件的过程中,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厘清:

(一)“中国”国号之争。近一阶段以来,频频出现的领土争端问题,不仅仅对于中国人来讲,很麻烦;对外国人来讲,也很麻烦。麻烦的地方在于,我们现在所有的法律依据,有时候不能够很好地匹配。面对领土争端,我国现在常使用的一句话就是,这个地方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钓鱼岛肯定是中国人最早上去的,黄岩岛也是中国人最早发现的。但是最大的问题是,中国在哪儿?现在来看,中国就在这儿,我们就是中国人。但是看一下历史,1912年才开始有“中国”这个国号。此前要么叫清、要么叫明、要么叫唐等。起先“中国”本身是一个地理名词,有点像“圣地”这样的意思。就是谁守住“中国”,表明谁有本事。令我惊讶的是,在日本的文献中有把自己称为“中国”的记载。甚至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在投降书上日本天皇还是把日本称作“中国”。此外,朝鲜、越南历史上也自称“中华”或“小中华”。由此,有人托辞说,这些岛屿都是中国最早发现的,那么,这个中国人是从河内去的,还是从中国满洲去的呢?

责任编辑:李天翼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