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罗马崛起的原因
罗马崛起的原因有四个方面:第一,有一支战无不胜的军队;第二,有可持续的经济保障;第三,有优越的政治管理体制;第四,有开放而又选择的文化思维。
第一,有一支战无不胜的军队。要崛起,没有武力是不行的,罗马崛起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军队的先进性。罗马的士兵是公民,但另外一种身份很重要,罗马的士兵都有土地,也就说士兵和土地所有者是一致的。他们既是士兵要打仗,同时也是自身利益的直接保卫者。成为士兵,是罗马公民的一种义务,但更重要的是荣誉。罗马民族的灵魂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军事至上,所以罗马凯旋门特别多。罗马历史上大约有五百多次凯旋式。凯旋式就是军人、军队、将军,如果在一次战争中杀掉5000个敌人,他就可以举行一次大的凯旋式。大的凯旋式既是对胜利的一种纪念,也是对将军和士兵们的赞赏。凯旋式非常隆重,也就是说这个将军骑着白马、戴着胜利的桂冠穿过罗马城,两边的公民们都为他的胜利欢呼。所以罗马的每一男性公民都希望打仗,希望在自己的一生中有一次或者几次成为凯旋的将军。这个文化传统在所有民族中恐怕是独一无二的。几乎两三年就有一次凯旋式,有的时候一年中有三四次凯旋式。这就是说在整个罗马民族中,通过凯旋仪式这种行为传播着一种思想、一种文化,就是尚武,军队、军力至上。成为一个凯旋的将军,是罗马人对男人们的最高奖赏。所以有的时候,仪式好像是一个形象,但实际上也不是,它会在每一个人的心灵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成为每一个人心灵里发自内心的一种未来的行为,这是非常值得关注的。
另外,军团是罗马成为地中海帝国的主要保证,是罗马制胜的主要法宝。军团的优势是能长时间保证群体力量处于最佳状态。我举一个例子,与马其顿方阵相比,罗马军团的先进性体现在它的设计上。马其顿方阵像铁板一块,利用强大的冲击力、进攻力把对方冲击掉。但是罗马人很聪明,他知道马其顿方阵强大的势力好像一座山,任何一个个人在一座山走过来面前都不能发挥作用,都会被这座山所吞掉。罗马人看到马其顿的强大冲击力以后,就考虑怎样把它的冲击力化掉?主要就是通过军团这种模式。军团是什么呢?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大家就明白了。我们大家都看过NBA,即使姚明身体处于最佳状态的时候,四节比赛他也顶不住,即使能顶住,也不可能是体力的最佳状态,所以到一定时间就必须把他换下来,叫别的人上,通过转换的方式使他的体力基本上保持在一个比较好的状态。罗马军团就始终处于一种体力的最佳状态。而马其顿方阵不能周转,这十六个人都冲过去的话,前面的人永远是打头阵,除非是牺牲了。一个人的体力是有限的,当前面的人打到半个小时或者一个小时的时候,他的体力就下降了,顶不住了。而罗马人恰恰是利用他体力顶不住的时候新的一拨人上来了,交换三五次以后,整个马其顿方阵就顶不住了。所以罗马帝国的形成,有它的必然性、合理性和先进性。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真的要崛起,要长时间保持繁荣和发展的话,肯定有它的先进性。如果没有自己得天独厚、不可替代的先进性,它要持续发展是有困难的。这是历史告诉我们的一个非常清晰的道理。
第二,有可持续的经济保障。罗马是按照财产的多少来划分等级,然后规定他们的权利和义务。按财产的多少划分等级,是什么意思呢?罗马刚刚建立国家的时候,当时有一个国王叫做塞尔维乌斯,他把罗马所有的公民按每个人的财富进行重新分类:个人财富在10万阿斯(罗马货币)以上的,划分在第一等级;10万阿斯到七万五阿斯之间的,是第二等级;然后就慢慢地减少下去,到最后一个等级财产就很少了,也就是11000阿斯。最后一个等级的任务就是生孩子,为罗马人提供青壮年,他只有一个投票单位系统。第一等级的选举人票就很多了,总共有80票,再加上骑士等级18票,98票。它总共193票,98票就多数了。以财产多少来划分等级,财产越多,社会地位越高。这个讲究就在于财产是无限的,你可以把社会资源、自然资源都变成你的财产,甚至可以把天上的月亮摘下来变成自己的财产。它认为获取财富是光荣的事儿,鼓励大家往外去拓展自己的财富。自然界有这么多财富,只要你去把它拿来,无论是战争模式、科学技术模式,还是其他模式,只要变成你的,你都可以在它的价值系统中获取高的社会地位,所以它是开放性的。这一点跟我们的价值观不大一样。我们尤其是在封建社会,选择人或者人在社会中地位非常重要的标准是仕,也就是官。有了官以后,就有许多利益,社会地位或者说社会声誉等都出现了。所以,官是起点,不是财富是起点。但官是有限的,官民肯定要有一定的数量比,不可能每个人都是官,那就有个选择。在中国封建社会尤其是中后期用的是科举制度。科举制度应该说是有它的合理性,它可以使一般的人都有可能成为国家或者地方的管理者。但是大家思考一下,当大量的青少年都通过一条独木桥去争夺这么一块肥肉的时候,整个社会资本浪费多大。为什么?你好读群书都去争这么一点资源,进士也就才三百个人,两三年以后再来一次。什么叫状元?我认为最多也就是一个政论文冠军,因为它的命题都是四书五经当中的题目。当全国的知识分子都去争夺这么一个冠军,而且通过这种模式形成管理队伍的时候,社会资源浪费太大了。整个社会实际上需要各种冠军,文学的冠军需要,管理的冠军也需要,哪怕是体育方面的冠军也需要,而这些冠军不纯粹是靠四书五经的政论思考就能够选拔的。所以罗马人的设置点和我们中国人的设置点两者之间是不一样的。罗马人以财产划分等级,鼓励公民创造更多的财富。你想当官可以,你不想当官也无所谓,你也可以去发展其他的行业,去争取更多的资源,成为首富也好,成为第一个等级中富裕的公民也好,都是鼓励的。
罗马的经济模式是一个持续性的。大家都知道,罗马很富,尤其是成为帝国以后。奥古斯都曾经有一句话,他说:你看我的功劳有多大,把一座砖瓦的罗马城变成了一座大理石的罗马城。奥古斯都在位44年,他去世以前写了一个自传,这个自传现在还存在。我大致看了一下奥古斯都的自传,他44年间为罗马做的事情确实很多,给罗马城带来了一个改天换地的变化,把一个砖瓦的罗马城变成大理石的罗马城。罗马非常繁荣,公民都可以免费拿到粮食。所谓面包加竞技场就是这种状况。面包加竞技场是从政治家的设计来讲的,并不是说老百姓就一定是面包加竟技场。政治家的这种设计就是你把选票给我,我把基本的生活条件给你,用面包加竞技场来换取他的政治权力。也就说你政治上的事情就不要管了,你的任务就是看看戏,吃吃面包,自己消遣消遣就行了,政治权力慢慢就到元首这了。现在我们许多人把罗马史中的“元首”翻译成“皇帝”了,实际上这是错误的。因为“皇帝”和“元首”是两个概念,西方传统中没有“皇帝”这个概念。“元首”是公民们通过投票把权力授予给他,让他来行使统治。元首就是第一公民,但第一公民还是公民,跟大家是一样的,不是居高临下的。而“皇帝”是天子,他的权力来自谁也看不见的天,他是代表天来行使对臣民的治理。从法理的角度上讲,选择元首的权力还是属于公民的,不是属于元首个人。所以元首本人的权力系统是有限制的。罗马的公民很幸福,吃的东西也不用愁,罗马城也建设的很好,那么钱来自何处?钱来自行省。罗马的行省就是被罗马人征服的地区,也就说在意大利以外的地区,每年都得缴税。罗马的经济实际上是一个畸形经济。什么叫畸形经济呢?意大利很发达,留下的文物遗迹很多。大家看大竞技场,可以容纳七万人。这么大规模的建筑,在希腊看不到的,它没有这么大的经济实力,在其他的文明地区也看不到的,因为它们也没有这么大的经济力量。如果大家再留意,罗马的万神殿是没有钢筋水泥的,这么多年还保存着。这些设计要有优秀的脑袋,也要有大量的经费。大量的经费是把地中海地区所有的钱通过“十一税”集中到意大利了,使意大利地区的经济很好地发展起来。对罗马的行省居民来讲,跟罗马人统治以前的其他统治者相比,“十一税”还是比较轻的。所以,在罗马相当长的一个时间段里没有大规模的行省地区居民起义、暴动,相反,他们还感觉到在罗马保护之下能够享受繁荣和平的状态,
罗马为什么把大量的钱花在意大利,尤其把罗马建设的富丽堂皇?这当然有精神的需要,也有文化的需要。但我认为很重要的一个点是奥古斯都等元首政治头脑非常明晰,罗马成建设起来有巨大的政治的含金量。政治的含金量就在于所有地中海地区的居民只要一到罗马就产生一种害怕的感觉。因为这个建筑的震撼力太强烈了。这么富丽堂皇的房子、这么强大的经济实力,对于地中海地区其他的没有组织能力或者组织能力弱的居民来讲,这就是天堂了,就会马上放下武器,因为根本打不过。奥古斯都的建筑设计模式确实在政治上产生了作用,甚至比经济上产生的作用还要强大。
第三,有优越的政治管理体制。除了经济特色以外,罗马的政治模式和我们也是不大一样的。罗马的公民之间政治上相对平等,这表现在相当长的一个时间段里你的投票权属于你的,选举权属于你的。罗马的许多管理都是选举产生的,你如果不合格,就被人家在第二次选举时选下来了,所以老百姓有一种制衡权力。也有一系列的法制、法律模式,或者习惯,来保证公民的权利不让他剥夺了。比如,要设计一种模式来限制对公民行使判处死刑的权力。这种模式就是判处公民的死刑,要经过公民大会投票通过才能实施。任何一个政治家,任何一个执政者都不能随意判处某一个公民死刑。公民大会投票通过对某人实施死刑权,在罗马历史上现在存下的文献当中我们能够看到的只有八例。为什么很少?因为公民大会不是想要开就能开的,一年当中可能偶尔开一次,有事了开一开,说不准也不能提上议事日程,实际上是通过这种模式来保证公民的生命安全。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