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目标要找准
另一个反制切口是汽车零部件。
“日本汽车是日本经济精锐,影响极大,一旦遭到制裁会波及日本经济更深、更广领域,对日本经济打击也很大。”金柏松分析,“此项措施对当前经济低迷的美国、欧洲和韩国是‘意外的惊喜’。禁止日本汽车零部件进口,还可以迫使国内日本合资汽车企业制造合资自主品牌汽车,采购国内零部件,同时给国内自主品牌汽车生存争取一定发展空间。”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冯昭奎向《瞭望东方周刊》介绍,我国每年从日本进口的原装汽车数量并不多,比重不过20%左右,这些汽车是最终产品。而日本出口的70% 都是中间产品,是汽车制造产业链中处于高端核心的零部件。
打击目标要找准,产业链和完成品要区分开来,“对纯粹日本进口的核心零部件进行经济制裁,对日本的打击是很直接的。比如日产汽车的变速箱都是100%从日本国内进口的,这个东西一制裁,整个生产链就断裂了。”姜跃春说。
生产链断裂后,在华日企如果倒闭,后续的人员安排,也是金柏松所建议的政府制定方案其中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如果这些日企倒闭了,现在国内汽车生产能力是过剩的,别的企业生产的汽车马上就能把这部分空白填满,倒闭企业的员工也可以跟着倒闭企业一起合并过来。如果没有到倒闭的地步,可以生产合资企业的自主品牌汽车,比如广汽本田、东风日产,零部件在中国采购,对国内企业也有好处。”金柏松说。
如何把握好制裁尺度,权衡利弊,在金柏松看来,这一步十分关键,在政府制定方案的时候,尽管可能会耗时一段时间,但要有章法地、稳妥地一步步来。“既要打得疼,让他退让。也要考虑即便打到他们出现危机,还坚持咬着钓鱼岛不放,我们该怎么办。要像下围棋一样,对方的任何反应都要有应对措施。”
旅游业也在“经济牌”之中。日本“购岛”风波以来,中国公民赴日旅游人数锐减。国内最大的组团日本游批发商之一中国康辉旅游集团原本为纪念中日建交40周年向日本输送5万游客的计划也宣布终止。“旅游这张牌,不用政府出面,老百姓会自发做出选择。”姜跃春说。
“这是中日建交40年来,中国反制力度最大的一次。”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教授刘江永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对于中国的强烈反弹,日本《读卖新闻》近日称日本政府对中国可能的反应存在误判。“中国政府在维护领土主权这方面的决心是非常大的。从目前的形式来看,如果日本政府野田内阁态度软化下来,还是有余地的,不会发展到一发不可收拾的程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前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参赞董永裁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本刊记者张璐对本文亦有贡献)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