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军:人口老龄化是重大经济问题(2)

李军:人口老龄化是重大经济问题(2)

老年产业难以成为经济增长点

《21世纪》:老年人退休后返聘,开发老年人的潜力,是否会促进经济增长?

李军:让更多的老年人参与经济活动,当然有利于经济,但这种影响是有限的,不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开发老年人潜力的意义并不在于增加劳动力以促进经济增长,其意义

更主要是尊重老年人的价值,满足老年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事实上,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的情况,以及经济对就业的容纳量情况,与产业发展的模式及产业结构有很大的关系,不是简单地延长退休年龄或返聘老年人的问题。

劳动力减少,似乎减轻了就业压力,就业问题好像就容易解决了,但实际并非如此。因特定的产业需要特定类型的劳动力,不是一刀切地在总体上提高退休年龄,就可以解决具体产业发展所需要劳动力的问题。这里存在着产业结构与劳动力的就业结构,能否互相匹配的问题。比如,按现行美国的产业结构及产业技术水平,也就是可容纳约两三亿人的就业,如果中国现在拥有同美国一样的产业结构与产业技术水平,试想如何容纳下七八亿人的就业?因此,未来在中国人口老龄化条件下的劳动力是否短缺,与产业发展的情况有很大关系,不能简单地说劳动力是否短缺。

这实际上涉及另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即面对人口老龄化与就业问题,经济转型并不是越快越好,而是要与老龄化的进程相适应。如果转型过慢,现有增长方式不可持续,无法实现经济适度快速增长。模拟测算结果显示,如果现有产业发展模式不能有效地向技术与资本替代劳动方向发展,2030年后中国劳动力供给将出现严重不足。但是,在当前中国劳动力绝对数量仍很大的情况下,如果转型过快,容易出现劳动力结构性过剩的情况,不利于增加就业。

《21世纪》:这样看来,有些产业会不会就慢慢消亡?

李军:劳动力具有流向工资高、待遇好的岗位的内在动力,因此劳动力稀缺性上升将促进劳动力对高工资的追求,一些缺少竞争力的产业,包括缺少对劳动力吸引力的产业,出现消亡的情况是很有可能的。

对于企业来说,要及早应对这种情况,从劳动力密集型逐渐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转变应是未来的主流方向。但具体企业的转型是微观问题,不能一概而论。

《21世纪》: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有一定影响,您怎么看待中国未来10年经济增长速度的变化?

李军:人口老龄化将导致中国潜在经济增速下降,根据在一定条件下的模型模拟测算结果表明,2021-2025年期间,人口老龄化因素可使中国年均经济潜在增长率下降约2.2个百分点。

当前中国正处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阶段,在此阶段适度降低经济增长速度是合理的、恰当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内涵是多元的,单一的指标不能说明太多的问题。

老龄化因素在短期内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还不大,但随着老龄化程度的提高,其影响效应将不断显现。短期内需要关注的老龄化影响,主要是对劳动力稀缺性的预期可能会不断增强,进而容易引发相关成本上升而影响经济。

《21世纪》:开发老年人资源,发展老年产业,是否会形成新的增长点?

李军:不能简单地认为,老年产业会形成新的增长点。理论上讲,人口老龄化意味着老年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发展老年产业的潜力越来越大。但是,由此能否形成新的增长点,要取决于经济中多方面的具体条件。其中,老年人的购买力情况是重要的因素,有购买力且有愿望购买的需求才是有效需求。就短期而言,老年人的有效需求尚不足以支撑形成新的增长点。

老龄化是否有利于提高总消费需求,还难以给出定论。从全局来看,老年人规模的扩大对应的是劳动人口规模的相对减小,其结果是劳动力需求的相对下降,综合结果是增加经济总需求还是降低总需求,取决于一些有关的经济参数,如老年人与劳动力的消费倾向的差异。

从局部来看,老年产业即使可以成为经济的一个新的增长点,但在总体上的平衡结果看,其效应也未必能带动总体经济增长。因为老年人是从劳动力转过来的,老年人越多就意味着劳动力的减少相对越多,因此不利于劳动力群体消费的增加,即在老年人群体消费与劳动力群体消费之间存在一种替换效应。如果老年人的购买力不及劳动力,那么这种替换效应的结果主要是总体上降低消费需求。

总体上看,由于中国老年人作为消费群体的购买力不够,短期内要使老年产业发展并成为新的增长点是很困难的。为此需要国家从社会保障、收入分配乃至国有资产配置等方面做多方面的工作。当然,老年产业的发展是具有结构性的,老年人可能在旅游、护理等市场方面发挥显著的消费带动作用,但是从总体上来讲,老年产业还不能成为国家经济增长的一个亮点。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