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京张铁路谜团:八达岭隧道挖几个竖井(3)

破解京张铁路谜团:八达岭隧道挖几个竖井(3)

谜题三:监工处和道拨房是什么建筑

■百年院落被人为破坏

一百多年前,为了真实记录京张铁路的修建过程,詹天佑特意邀请摄影师对京张铁路沿线的车站、桥梁、隧道以及沿线建筑进行了拍摄,并结集出版了《京张路工撮影》一书。该书包含了183张照片。书中最著名的当属“青龙桥上下行列车同时开行”这张照片,它记录了列车经过八达岭脚下人字形铁路时的宏伟场景,并成为民国时期50元纸币上的图案。在照片左侧的位置,可以看到一座整齐古朴的院落,对照片放大后还可以看出其侧墙上用苏州码子标记的“〢三”,应该是该建筑的编号“23”。

然而,两年前的一则新闻至今仍让人觉得惋惜——2010年8月,媒体报道 “墙体被砸,门轴被盗,有百余年历史的京张铁路监工处遗址院墙遭到破坏。”这条新闻中提到的监工处遗址就是老照片中的那座院落,前后由七间平房构成,位于青龙桥站外200米处。仔细检查后发现,偷盗者只是为了盗取铁制门轴用来卖废品,竟然将墙体砸毁,令人十分惋惜。但也正是因为此事,这座建筑才重新走入了人们的视野。

青龙桥火车站站长杨存信表示,“‘监工处’这个词是前人流传下来的,有人觉得应该是铁路修建过程中监工居住的地方,但这只是一种说法而已,没有被证实过。”一直以来,人们对于京张铁路的关注往往局限在车站、桥梁、隧道等比较重要的建筑物,很少有人知道京张铁路还存在“监工处”这种建筑,而知道其作用的人就更少了。

■从“道拨房”到“监工处”

为了弄清“监工处”的作用,杨站长多方查找资料,都没有找到合理的解释。而令人感到意外的是,不久前青龙桥站新增的几块苏州码子书写的老标志,却成了破解“监工处”作用的重要线索。

青龙桥站的几块老标志分别是标记里程的里志牌和标记坡度的坡道牌,而根据文献记载,除了上述两种标志外,京张铁路当年还有用于标记桥梁编号的“桥志牌”和提示司机鸣笛的“放汽牌”。唯独有一种名为“道拨牌”的标志,究竟是有何作用让大家百思不得其解,也没有从老照片中找到相应的记录。

经过一番仔细的查找之后,杨站长在《京绥铁路规章汇编》中找到了一份表格,其中有京张铁路沿线各个“道拨房”的编号和具体位置。而在《京张路工撮影》中,刚好收录了线路旁边一些建筑的照片,这些建筑物外墙上用苏州码子书写的编号十分清晰。与表格对应起来看,编号和位置完全一致,可以确认这些建筑就是书中记载的“道拨房”。而在青龙桥站外的古老建筑的侧墙上也用苏州码子书写着编号,并且建筑风格与其他照片中的建筑类似。难道这座建筑不是“监工处”,而是一处“道拨房”?

■查阅资料破解谜题

答案既非肯定也非否定,在书中记载:青龙桥附近的这座建筑应该称为“道拨房并监工处”,也就是说既是道拨房又是监工处。根据文献记录,当年京张铁路沿线共有60多处类似的建筑,并且分为道拨房、监工处、道拨房并监工处等共三类。由此可以推断,不论是监工处还是道拨房,它们所起到的作用应该同属一类,只是在规模大小上稍有不同。

书中的记录也证实了我们的论断,对于监工和道拨工这两个职务,书中有着这样的记载:“监工有专营一区之责,每日必须于本区内巡视一周,督率道拨工役勤慎从事;凡于首次火车未过之前,各属道拨工役必须查勘一遍,如有阻碍之处当即申报并停止来车;凡火车经过,各道拨夫役人等宜留心察观,如见危险当分布各种号志指示司机匠及车上人等使其知觉。”由此可见,道拨工类似于现在的巡道工,平时在铁路沿途巡视保证安全;监工则是道拨工的业务上级,监督辖区内道拨工的工作。“监工处”和“道拨房”则对应两个工作机构,由一个“监工处”管辖若干个“道拨房”。而“监工处”是在铁路建成后,为保证铁路运营安全而设立的工作机构,并不是在铁路修建过程中供监工办公和居住的场所。

现在,京张铁路已经通车整整103年了。它不仅为南来北往的旅客带来了便利,更为我们研究中国铁路发展史提供了一个鲜活的样本,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保护它。我们揭开的谜题仅仅是京张铁路百年历程中很小的一部分,也许还会有很多谜题无法解开。但这些都是这条伟大的铁路带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它们将陪伴这条铁路一起走入下一个百年。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