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可金:中国外交理论的十大创新(4)

赵可金:中国外交理论的十大创新(4)

在拓展公共外交和推进中外人文交流的过程中,人文交流的外交意义和内容逐渐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人文外交逐渐成为中国民间外交工作中的一个亮点,更是新时期民间外交的一个着力点。2007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从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高度,明确提出“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2009年7月20日,胡锦涛主席在出席第十一次驻外使节会议时指出:“要加强公共外交和人文外交,开展各种形式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扎实传播中华优秀文化。”随后,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在2010年建立,文化部在各国陆续推出的“中国文化节”、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与俄多家 媒 体 策 划 实 施 的“你 好,中国!”、教育部主办的“汉语桥”大中学生汉语大赛、广电部门主办的“中国电影周”等一系列人文外交机制得以巩固和发展,人文外交越来越成为中国民间外交的靓丽风景线。

十、统筹兼顾的外交方法    

近年来,中国领导人频频强调加强外交能力建设,强调统筹外交方法。2006年,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中央明确提出,“审时度势,因势利导,趋利避害,不断提高新形势下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和水平”。在2009年7月召开的第十一次驻外使节会议上,国家主席胡锦涛强调,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不断提高外交工作能力和水平,努力使我国在政治上更有影响力、经济上更有竞争力、形象上更有亲和力、道义上更有感召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营造良好国际环境和外部条件。这是中国领导人第一次对提升外交能力作出最全面最详细的阐述,对提升中国外交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具体的外交实践中,针对外交与内政相互交织的新形势,中国越来越重视统筹国际和国内两个大局,强调转变内外有别的传统外交观念,确立国际国内一盘棋的战略思想,深化对内政外交互动规律的认识,善于从复杂国际形势和国际条件的发展变化中把握中国改革发展稳定全局,把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更好统一起来,把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与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更好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统筹职业外交与非职业外交,克服外交部独揽外交事务的“关门主义”倾向,把所有参与外事的行为体纳入外事共同体,合理划分职能权限,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构建中央统一领导、外交部综合协调、各方面共同参与的“大外交”格局。统筹地区国别外交与议题领域外交,防止各自为战的“分散主义”外交倾向,明确主次配合机制,推进地区外交战略化、国别外交政治化、领域外交专门化,构建外交统一布局、部门梯次搭配、人员复合联动的网络外交体系。统筹双边外交和多边外交,改进双边外交与多边外交“缺乏联动”的倾向,把握外交节奏,增强外交互动,在双边外交中创造多边外交的机遇,在多边外交中搭建双边外交的舞台,构建统一规划、左右逢源、弹性互动的联动外交机制。

在全球化和信息革命的新时代,中国外交正在进行着重大而深刻的变革。中国外交正从以传统外交为主向传统外交和非传统外交并重的方向发展,探索立体思维,立体操作,充分发挥政府外交的主渠道作用,加强和改进政党、人大、政协、军队、地方、民间团体对外交往工作,打造内外结合、各方互动、官民并举、相互配合的统筹外交,不断拓展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