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如何成为一个人才大国、强国(4)

吴江:如何成为一个人才大国、强国(4)

 [吴江]:新上任的习近平总书记在2010年人才工作会上对这个问题作了深刻的阐述,他说人重在使用,在使用中发现,在使用中成长,在使用中发挥作用,在使用中增长本领。关于怎么样人尽其才讲了三层意思:把人才的素质和岗位需求结合起来,力争把每个优秀人才放最适合的岗位上去。这是一个。就是要找到需求,和岗位结合起来。第二句话讲的是坚持用当其时,及时发现、大胆启用各类人才,使人才在黄金时期充分发挥才干。就是要用,一个是和岗位结合,一个和时间结合。30多岁就要用,这是黄金时期,不要到了50岁再用,已经过了时间了。第三句话是坚持用当尽才,让各类人才在广阔舞台上有舞台,各展所长,各得其所,发挥一技之长。在这方面,怎么样用好人才,中央有很好的这方面的思想,落实到我们基层、落实到用人单位,怎么做才好?我想大家都可以创造。

[主持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吴江]:中科院把研究人员分为三类:一、实行长期聘用,就是高端的、领军人物,实行岗位聘用,得稳住,不能让他走。二、根据阶段性任务来聘用一些博士后,就是要出成果、能够出成果的人才。但是不是拔尖的,对这些实行灵活的项目聘用。把项目做好了,我就聘用你,做一个聘用一个,再做一个再聘用一个,不长期养着。对研究生实行研究助理制度,实行人事派遣,这个人就派给你当助手,用完了就送回来,用得不好也可以给我,所以不同的水平、不同阶段的人是不同的用法,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比如上海交通大学评职称怎么评?搞了三类,既有教学能力、又有科研,叫做科研教学型教授。第二种是只能做科研,教学差一点,叫科研型教授。第三是科研差一点,主要是教学,做教学型教授。把教授分为三类,各为其类,按照不同的标准考核,拿不同的待遇,同时相互之间可以流动。教学搞好了可以到教学,科研搞好了可以到科研,两个都搞好了你可以当科研教学型。采取三种不同的办法,这些创造都是非常有异议的,我们鼓励基层围绕这几句话,深化改革,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每个单位都有自己的办法,很重要的是要真正认识人才的价值。

[主持人]:在用人才这件事上用电影的一句台词就是“各村都有各村的高招才行”。

[吴江]:过去毛主席也说过,丢掉了错误的观点,人才就站在你面前了。

[主持人]:关于人才,一方面老百姓特别关注,但是在老百姓的意识当中也存在着一些误区,真正的人才和所谓的高学历,很多老百姓不能正确地区分和认识。在这个话题上,您觉得我们怎么来对待人才和学历的关系呢?

[吴江]:我们有一些人简单地说有学历就是人才,没学历就不是人才,这是几十年来大家的一些认识有误解,因为有学历的多了,考各种各样的证,都想利用学历,本科还不行,还要硕士、博士,认为学历越高越是人才。从中国的人才思想本身来说不是这样的,我们的人才思想源远流长,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来和现在的人才含义基本相同的概念是东汉的王充,这是唯物主义思想家,他在《论衡》的累害篇中说,人才高下不能均同。他就说人才有高有低,不能一概而论。有作学问的,有做工的,所以实际上这个人才思想从东汉时期到现在有发展,但基本上都延续下来了。包括我们党的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这样一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党的几代领导集体在阐述这个问题的时候都是这样,一是要确实到认识到它的专业性。二是要认识实践性,人才本身没有知识当然不行。所以在2010年,我们中央作了国家人才发展规划当中对人才有个定义,说了三点:一、人才是专业的。两专,一是专业知识,要有专业知识培训。二是要有专门的技能。没有专业知识有一技之长也可以。二、价值。什么价值?就是要为社会作贡献,通过你的创造性劳动为社会作贡献。三、人才是人力资源的一部分,没有界限,人人都可成才。学历重要不重要?固然重要,但是一定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甲骨文创始人拉里.埃里森曾经对1000名耶鲁大学毕业生发表演讲时说:“我,埃里森,地球上第二富有的人,是个辍学生;比尔.盖茨,地球上最富有的人,是个辍学生;保罗.艾伦,地球上第三富有的人,也退学了;迈克.戴尔,地球上第九富有的人,也是个退学生。史蒂夫.鲍尔默也很富有,但是他只能排到第11位,他是研究生时辍的学。10年的企业巨人乔布斯同样是个辍学生。超级富豪从不关注学历和文凭。有没有学历不重要。比如乔布斯,他是退学之后又重新上课,他是在美术课当中萌发了苹果的思想,是这个学校的美术课老师给他知识,给他丰富的想象力,所以没有知识不行,但是又不能把学历看得太死。

[吴江]:我们今天在这个问题上一定要看,不为学历、不为身份、不为职称、不为资格

[主持人]:还是中国那句老话,不拘一格。

[吴江]:对,行行都可以出状元,当然我们的学历也很重要。问题在哪里?就是我们的教育要培养出真正的人才,我们给什么样的人给学历?比如我们现在的人搞点创新,拿不到学历。我们非得要考试及格,拿到分数给学历,这种有创造性的人,怎么让他们拿到学历,让他们真正到社会上有用,这才能把有学历的人和人才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所以这两者之间有联系,但是不是一个非得替代的关系。我想大家会认识到这点。

[主持人]:最后一个问题,您讲得特别精采,我想再问您一个广大网友特别关心的问题,就是从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的毕业生人数规模来看,咱们国家这一年毕业生达到了680万人之多,一方面我们回到人才大国的话题上,自己培养的大学生每年有很多人毕业,但是这些新增的大学生他们的就业也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大学生就业问题上国家和个人都应该有什么样的做法呢?

[吴江]:首先应该肯定大学生是我们的潜人才,是我们国家培养、老百姓、纳税人和父母含辛茹苦培养出来的人才,每个人都希望成人才,让孩子上大学,为祖国效力。但是就业确实严峻,一方面和我们目前的经济结构有关系,今天的就业矛盾不是因为招大学生招多了,这几年扩招,其实哪个国家都有扩招,像美国也有扩招时期。我们现在有两个观点,一种是招太多了,少招点,大学生用不了那么多,过剩。我个人观点是大学生并没有过剩,我们现在的人才占人力资源总数才15%,才1.2亿。中央提出来要求2020年应该有2亿大学生,所以路还很长。还有很大的空间,这实际是一个预测,就是到底需要多少大学生,我说我们现在还需要大量培养。目前的问题是什么?结构性矛盾。培养的人和我们市场上、企业上所需要的岗位不匹配,培养的专业拿上去不能用,学非所用,这是一个问题。所以人家不愿意要,愿意要有经验的人,所以矛盾非常突出。现在整体的就业岗位不多,一年能提供的就业岗位是900万,大学生占了680万,还有头一年的,没有找到工作的还有至少100万,加起来就800万人,我们就有900万岗位。所以这个形势非常严峻,还有农民工,还有下岗工人,还有城市困难工人,加起来有2000多万人就业,我们没有多少岗位。一方面还是要靠市场,要靠中小企业发展,从根本上来说,要让企业发展起来,让能够增加就业的企业,特别是三产,服务业,要大力发展服务业,让能够容纳就业的企业有一个生存的空间,能够大力发展自己,包括国有企业,应该储存一批大学生,应该有一批后备力量,这是从根本上来说,是一个经济问题,是一个发展的问题,所以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要有一批能够使我们充分就业的企业的生长。

[吴江]:另外一方面,政府还有一些政策,有一批配套的政策,这在08年金融危机时大学生就业问题凸显,国务院出台了一些政策,包括财税支持政策,包括培养和就业的指导政策,公共公正服务政策,包括开发工作岗位等等,鼓励用人单位吸收毕业生,引导毕业生自主创业,国务院每年都强调大学生的就业是首要问题,因为他是国家的财富,我们不能把人才培养完以后搁置起来,搁置两三年就浪费了。这方面有几项政策,除了我刚才说的,现在很重要的引导,这次十八大提出来的,就是怎么样能够到基层去就业,到艰苦边远地区去奋斗,比如说我们实施的大学生支援服务西部计划,06年开始实施的三支一扶,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计划,还有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教师特岗计划,08年开始实施的大学生村官计划,现在我们的大学生现在还留在基层农村的大体有48万人,各种各样类型的,总的加起来是这个数。现在农村有60万个村,还不要说乡镇,现在在基层农村的也就40多万人,还不够。我觉得每个村都要有大学生,都要有我们的村官,都要有大学生的村干部,包括三支一扶,包括农村的教师、医生,通过政策、公益岗位、政策扶持,包括各种各样的培训使他们在下边有广阔的天地,现在是市场经济,不能把人家放下去就不管了,通过一段锻炼,锻炼了三年回来,回来以后再到市场上去,比如进公务员队伍,到事业或者到企业去,但是到农村干的这段经历对他们大有好处,有一批人在农村就发展了,而且发展得很好,特别是我们现在看到的东部、中部这些人开始创业了。现在国外大学生创业率大概在20%,西方发达国家在20—25%左右,就是大学生一出来以后都是自己创业,中小企业,一般是三四个人,我们不行,我们现在大体上创业的在3%,三年以后失败率高达50%以上,资金又少,没有管理经验,没有销路,最后只剩下学历,怎么办?所以我们需要在学校期间就应该实行创业教育。如果我们这680万或者700万,因为“十二五”时期年均大体上就在700万,这700万大学生有20%左右的人能够创业的话看能带动多少就业,今后创新型国家的希望应该在这批人身上。所以大学生是一批优秀的人才,他们只有在就业、创业、创新的过程中去发现自己,去找到自己,所以这里有一个观念转变的问题,大学生现在下不去,就业的观念有问题,所以要强化就业观念,要转变,不要光是留在大城市,不要光以为有优越感,今天到实践当中去,去做工人、农民,去当村干部,我觉得这些对自己都是很好的锻炼。降低自己的就业预期,现在预期太高,增强创业的能力,不断增强这样的适应性,我想我们迈向人才强国都包含这批大学生在里头。

[主持人]:非常感谢吴院长作客人民网和北京电视台共同推出的节目“解读十八大”,您对十八大强调的我国的人才优先战略、党管人才的理念,以及聚拢各方面的人才,来为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服务,做了很多详尽的解读。谢谢吴院长,谢谢网民朋友、电视机前观众朋友的收看,回头我们还有机会再交流。谢谢大家。

[吴江]: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