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惠勤:不走老路不走邪路之路在何方(2)

侯惠勤:不走老路不走邪路之路在何方(2)

二、 既不走僵化封闭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由于30多年高速发展所造成的矛盾“叠加”,我们今天在前进道路上必然面临一些突出问题和困难,容易因畏难而产生动摇、怀疑以致悲观情绪;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依据其经济、科技和文化上的优势理论,软硬兼备、以“制华软实力”的使用为主,长期对我进行“西化”、“分化”,容易出现以西方标准和话语评价中国发展的偏向。所谓近年来中国的“改革停滞”,所谓“只有经济体制改革,没有政治、社会、文化体制的改革”等判断,就是明显的例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中,最为矛盾的一个认识和理论现象,莫过于不能理直气壮地把我们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归功于党所领导的伟大事业;我们许多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做法、经验似乎没有理论上、政治上的“合法性”。在西方的话语尺度和语汇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是市场经济,而是“国家操纵”的非市场经济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叫民主,而是专制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不是繁荣文化,而是意识形态操纵,等等。这些偏见不仅支配着海外舆论,而且在国内也有不容忽视的回响。当我们强调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时候,就向世界发出了具有重大意义的明确信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虽然还要探索和推进,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对社会主义根本规律的把握,是否有利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成为我们衡量道路选择、理论是非和制度设计的根本依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建立在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上,这就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同时,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就共产党从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角色转换来说,如何在扩大党的群众基础而向全社会开放的同时,保持自身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不变,就是一个使许多国家共产党迈不过去的难题。如原苏东地区的一些共产党,当其为了扩大自身的群众基础时,就不得不有意无意地在改变其工人阶级性质,并最后蜕变为资产阶级政党;而当它们努力坚持自身的工人阶级政党性质时,却也往往因窄化了自身的群众基础而被边缘化,从而丧失自身的活力。问题在于,虽然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没有变,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没有过时,但从以战争、革命为主题向以和平、发展为主题的时代特征的变化,表明出现了新的历史条件;虽然工人阶级政党的历史使命没有变,但作为革命党和作为执政党的历史地位却有所改变。看不到“发展”,难免封闭僵化;做不到“坚持”,则必然蜕化变质。也就是说,党的阶级性质不能变,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能丢,但党的群众基础必须扩大,党的理论创新必须引领党的自身建设。

造成人们非此即彼片面性的思想障碍在于:坚持阶级性的党必然不能向全社会开放,故而必然封闭孤立;坚持指导思想的党必然不能在思想上自由包容,故而难免僵化教条。实际上这并不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成功在于:可以在坚持党的阶级基础的同时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党可以在向全体人民开放的同时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可以在坚持指导思想、共同理想的同时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可以在广泛吸纳各种思想资源和文化成果的同时坚持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和党性立场。这里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依据是,不存在抽象的“人民性”,只有先进阶级才能最大限度地代表广大人民,工人阶级的阶级性和先进性在今天依然是人民性的基础。

中国共产党在这方面有两大贡献:一是党对于“工人阶级”的把握不是拘泥于其产业特征(如“机器大工业”一类)和职业身份(如“蓝领工人”一类),而是注重其“社会特征”(社会化大生产的代表、资产阶级社会以及阶级社会解体的内在根据)及历史使命(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建设者),因而着重从历史的先进性上把握其阶级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际上就是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工人阶级阶级性的一种新概括,同样,科学发展观也是中国工人阶级对于“发展”这一时代问题的科学回应,因而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的集中体现。它们都是阶级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重大理论成果。二是在坚持统一的指导思想的同时,推动指导思想的不断创新,保持党在思想上的先进性,坚持“思想建党”。一脉相承的是立场、观点、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但同时要依据国情的变化、时代特征的变化不断地回答重大实践问题,创新和发展理论,不断开创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这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坚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相结合,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就是这一结合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

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使得我们能够有效地排斥各种干扰,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但是需要指出,封闭僵化的老路在这里不是对历史的评价(不是针对毛泽东那一代人对社会主义的艰辛探索),而是针对现实的选择,相对于今天的改革开放、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言。当时代主题已经转变,时代特征已经变化,改革开放成为唯一的出路,否定这一选择企图走回头路,就是封闭僵化的路。从这个意义上说,封闭僵化的路也可以说就是邓小平所说的“回头路”,其实质是思想落后于现实。邓小平指出:“不搞改革开放就不能继续发展,经济要滑坡。走回头路,人民生活要下降。改革的趋势是改变不了的。”(《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32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不容否认,毛泽东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是封闭的,这种封闭不只是思想上的僵化封闭,也是客观环境的封闭,即资本主义世界对于社会主义国家的封锁政策。社会主义中国是爱好和平的,但帝国主义却往往把战争强加给我们。正如列宁在回答美国记者卡尔·维干德时指出:实行和平“我们这方面没有任何障碍。美国的(还有其他各国的)资本家奉行的帝国主义才是障碍。”(《列宁全集》第38卷第159页,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社会主义中国是希望与西方平等交往的,但西方总是处心积虑地要搞掉中国,这就是问题的实质。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