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从金融危机时代看“中国模式”的价值
尽管2008年以来欧美经济衰退对中国经济有很大的影响,但总体上中国经济依旧平稳发展。这是偶然因素决定的呢,还是“中国模式”的内生性因素决定的呢?众所周知,中国近30年的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出口导向的外向经济。2008年之前的近10年间中国出口总量占GDP的30%之多。如果我们完全依赖出口拉动经济,那么,2008年以后的中国经济必然大幅下降。但事实上,近3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仍保持较高增速,2009年的经济增长速度为8.7%,2010年为10.3%,2011年中国经济比上年增长9.2%。而同期的欧美各国处于衰退之中。中国何以能独善其身并“一枝独秀”呢?为什么资本主义体制始终无力阻止经济危机呢?这主要源于我们经过创新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诸多方面优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实际上这是一种新发展经济学,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索。具体原因如下。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经济制度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绝不允许任何利益集团操控国家经济及其政策。美国的“金融危机”源于美国经济被金融集团绑架,他们在意识形态领域鼓吹新自由主义和夸大市场主义,目的就是规避政府的监管以操控国家的经济走向。而实际上以金融创新为名大肆搜刮民财,甚至把垃圾债券向全球推销,最终损人利己的短期恶行反而成为国家经济长期发展的祸害。所谓的“东亚模式”也是如此,被选举上台的政府必须为利益集团服务。此外,“欧美模式”的党派纷争造成的国家意识形态的分裂,如美国的民主党从拉拢其传统的低收入支持者的角度,希望能够维持他们一定的社会保障水平,因而倾向于采取增收和减支并举的“平衡”方案;而共和党则是更多地站在中产阶级和富人的角度反对任何加税政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是惠及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这决定了我们的政府不可能被任何利益集团所绑架。中国重要的经济部门,如银行、石油等企业属于掌握在政府手里的国有化企业,必须服从国家经济发展大局,而不仅仅是服从利润最大化。这是中国一次又一次化解经济危机的重要制度保障。
(2)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决定了我们的发展具有长远性的特征。1987年,中共十三大明确阐述了“三步走”战略,其时间跨度长达70年,这是当代西方任何一个政党都难以做到的。由于中国拥有了这个规划性、持续性强的发展战略,因而确保了“中国模式”的长期高速发展。当前,我们国内债务规模占GDP的比重不足50%,而且我国财政收入增长近些年都保持在20%以上的高速度,国家经济安全总体无忧。最近,美国高层官员就公开羡慕中国有五年规划。1993年,美国社会学家弗朗西斯·福山在《历史的终结》一书中曾作过一个大胆预言:苏联解体预示着“历史的终结”,也就是人类意识形态进化的终点,西式政体“将普及为人类政府的最终形式”。但在今天金融危机时代,福山本人修改了自己的判断:“中国政治体制优点明显。”但他并不理解个体理性至上的原则才是“西方模式”困境的本源。西方的选民政治决定了其政府行为的短期效应,他们以举债来推行高福利制度以取悦选民,置国家的发展和子孙后代的利益而不顾,进而形成“民富而国穷”的格局,一旦发生危机,国家无力救助。这也是当前欧洲债务危机的深层次根源。
(3)中国共产党具有超强的组织动员力。个人主义价值至上是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主流价值观,因而各个政党的价值观、意识形态、利益诉求差异很大,同时政党组织内部也都是很松散的。而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政党,它是一个为全社会整体利益服务和组织紧密型的政党,它团结社会各界人士,因而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截至2010年底,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8026.9万名,2009年新发展党员307.5万名。这种紧密型的政党政治制度有别于自由主义西方政党体制,因而拥有巨大的政治动员能力和组织能力。在30余年的经济发展中,中国共产党可以统一全国的发展步调,从而减少各种社会利益冲突,如在历次国家宏观调控中,地方政府必须服从中央大局,这就避免了国家内部纷争不断,确保了国家稳定发展。中国共产党可以广泛动员全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发展的各项事业,在历次抗震救灾中,我们党和政府的组织动员能力之强在世界上都是罕见的。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