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政治> 正文

辛向阳:世纪展望,21世纪的中国向何处去

(本稿未经报告人审核。作者观点不代表宣讲家网立场。未经宣讲家网站同意,请勿转载。)

 十八大文件大家也看了,应该说内容非常的丰富,三万多字的一个报告,涉及的问题也非常多,这次理论创新的内容也非常多,很多主流媒体已经对十八大报告都做了很多的解读了,方方面面,那么我主要围绕一下这么六、七个问题,给大家做一些分析。

一、科学发展观为什么行?

第一个问题涉及到科学发展观的问题,就是分析一下,科学发展观行不行?我们讲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指导思想,那么这个理论它到底行不行呢?它行,为什么?行在哪?简要的给大家分析一下这个问题,科学发展观为什么我们要把它确立为党的指导思路,也就是它最核心的地方,它哪些思想能够指导中国今后长远的发展,我想简要的跟大家做这么几个方面的分析:

1、科学发展观行,行在它有深厚的思想渊源。也就是说科学发展观它不是说这几年简单的实践的总结,它是有很深厚的思想脉络的,那么这个脉络呢,他又来自于方方面面,所以下面我想你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

(1)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这一点十八大报告已经讲的非常清楚了,十八大报告讲了,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很显然它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也就是说它是吸收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营养,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很显然都是在强调它跟马克思主义直接的关系,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关系。

那么具体来讲,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关系有多个方面,你比如说科学发展观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六个方面的思想。

第一,它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发展与生产关系的理论。因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坚持在社会发展中生产力是起决定作用的,所以我们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是第一要义,强调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相协调,这都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都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所要求的。

第二,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关于人是活的历史主体的理论,因为马克思主义一直强调,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人是历史活动的主体,所以在十八大报告中,大家看的很清楚,但我们八个基本要求里边,第一条就要尊重人民历史,人民的主体地位,这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要求。

第三,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理论。所以在我们十八大报告中,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时候,特别强调了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个思想是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因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的进步的最高价值追求就是实现人的解放和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我们现在用的词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没有把自由加进去,马克思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要实现一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因为我们现在刚刚是小康社会,刚刚是,基本要实现现代化还有好几十年,所以要是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个目标非常的遥远,所以我们党的十八大报告用的词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没有用终极目标来表述。

第四,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社会是人类同自然界之间平等的物质交换的思想。马克思始终强调未来的社会,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平等的交换关系,物质交换不是人只是从大自然来索取,这个思想马克思强调很多,所以在我们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问题,强调了建设一个美丽中国,强调建设生态文明,这个都是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方面继承和发展过来的。

第五,继承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发展的思想。强调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无论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还是列宁,都强调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就是可以自我完善与发展,所以我们科学发展观一直强调,我们的制度要不断成熟,也是从这个思想过来的。

第六,继承了马克思主义信仰理论。强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信仰在历史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这也是我们今后可能要特别重视的一个方面,在我们整个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怎么建立起一种科学信仰的体系,对我们社会的发展是非常有价值的一些理论,所以科学发展观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是多方面的。

(2)科学发展观同三代领导集体的思想有着深刻的思想渊源。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那么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它离不开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所以我们这次十八大报告也特别强调,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理论成果,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既提供了宝贵经验,也做了理论准备,还有一个物质基础,强大的物质基础,我想这也是对第一代给予了肯定,那么大家可以看到我们讲十八大报告中有一句话,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的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它的总布局是五位一体,它的总任务是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其中在总依据里边,有“三个没有变”:一个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没有变,再一个强调社会主义主要矛盾没有变,还一个就强调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没有变,这三个没有变,其实都是三代领导分别提出来的。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没有变,大家知道是邓小平理论提出来的,那么社会主要矛盾的思想是毛泽东提出来的,毛泽东在党的八大上,一直坚持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对物质文化的需求跟落后的生产之间不能满足之间的矛盾,所以这个强调社会主要矛盾到现在也没有变,那么,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是江泽民在2002年提出来的,所以,很多思想它确实是继承了前一个三代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所以科学发展观离不开第一代领导集体,当然它也离不开第二代领导集体、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思想。总布局也是这样,总布局最早是两个文明一起抓,到了江泽民提出三位一体,到了后来又提出了四位一体,到现在五位一体,它都是从原来的两个文明,两手抓开始。

再比如说关于总任务,一个就是要实现现代化,一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那么邓小平,其实邓小平理论早就提出了我们要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新时期就提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那么,江泽民也谈党的新世纪里,要带领人民干什么呢?一个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再一个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所以总任务呀,它也是三代领导集体探索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所以大家可以看出来,这个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确实离不开第二代和第三代,也离不开第一代的这种探索,这是它的第二个思想脉络。

(3)科学发展观有广阔的视野,吸收着人类文明的成果。科学发展观吸收了国外很多理论成果,比如说科学发展观深刻总结了国际社会中发展观的演变,超越了各种发展观的局限性,科学的回答了中国的发展问题,我们知道构建国际社会中的发展观,从20世纪50年代到现在也经历了三次变化:

最早就20世纪50年代、60年代的发展观,它就是强调经济增长为中心,发展就等于经济增长,这是最早的发展观,基本上就是侧重于GDP的增加,收入的增加,工业化的实现,技术的进步,基本上就是几个指标,这个发展观在二十世纪50年代六十年代对推动当时的一些国家经济增长发挥着比较重要的作用,比如说战后日本的崛起,德国的复兴,还有后来的,韩国的发展,都跟发展观是有关系的,但是这个发展观它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就是贫富差距扩大,环境污染严重,因为他只关注GDP的增加,收入的增加,他没有关注更多的,所以这种发展观到了20世纪的80年代就有变化了,就出现一个很大的变化,就是各国的发展观出现了,经济增长的同时,强调要实现社会的良性变迁,也就是说除了经济增长必须要关注社会的良性变迁,加上经济的增长才等于发展,应该说这个发展观已经有进步了,已经关注到社会的发展了,但是它还是有问题,也就是说没有关注个人权益,个人的这种幸福的关注不是很够,所以到了20世纪的90年代以后,又出现了第三代的发展观,认为发展的核心是什么呢?就是个人自由的扩展,发展的核心是以个人自由为中心,只要是你促进了个人自己的发展,这才是真正的发展。

世界银行在1996年就出版了一个报告,叫《人类发展报告》,就提出了一个新的发展观,新的发展观就讲,高质量的经济增长要避免“五个无”,

首先要避免“无工作的增长”,就是说你的经济增长不能带来就业的增长,这是不需要的,经济增长了,但是就业解决不了,而且不但解决不了,经济增长还带来就业岗位减少,那么这是避免无工作的增长。

第二要避免“无声的增长”,也就是说这种增长没有公众参与,整个增长是鸦雀无声的,只有领导拍脑袋,现在再一个增加了专家拍脑袋,两个脑袋一块拍,就是没有公众,这个世界银行认为是不行的。

第三要“避免无情的增长”,也就是经济增长不能带来大多数公众收入的增加,和社会生活改善的话,这种增长也是没有价值的,所以无情的增长要避免。

第四要“避免无根的增长”,就是要尽可能避免经济增长对民族文化的破坏,不能再经济增长中对你的民族文化破坏,这种太大的话,代价太大。

第五要“避免无未来的增长”,尽可能避免环境破坏,生态恶化。大家可以看一下,这个科学发展观其实在某种意义上就借鉴了人类发展报告的思想。

第一要实现有工作的增长,所以我们中央一直强调,要有更充分的就业,不仅有更充分的就业,还要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就是不断让你有工作,尽可能的让你有个好工作,所以我们的增长是有工作的增长,当然了这种压力是非常巨大的。20年前的时候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可以创造250万个就业岗位,现在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只能够提供80万个就业岗位,也就是中国8%的经济增长,也最多能提供六百万个就业岗位,满打满算8%就创造六百万个,但是我们一年需要解决两千万的就业,每年大学生就七百多万,其他的这些劳动力新增的劳动力再加上上一个年度转下来的一千多万,每年我们要解决两千万人的就业,所以中国的压力是非常巨大的,所以中央提出来说,不仅要实现一个更充分的就业,更重要是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所以科学发展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真的是一个好的发展。

第二要实现有声的增长,也就是说我们的增长要有声有色,所以为什么十八大报告特别强调通过国家政权机关、政协组织党派团体等渠道,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广泛协商,广纳群英,广集民智,一定有老百姓的声音,所以我想我们的发展,不仅仅是为人民而发展,更重要的要实现一个由人民来发展,由人民自己来决定怎么发展的问题,一个是我这个政党、政府要为人民去发展,另外一个就实现由人民自己来发展,我想这是科学发展很重要的一个课题。

第三要实现有情的增长,也就是十八大讲的,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也就是说我们这个发展,我们这个增长是有情有意的增长,要让大多数人能够感受到你是经济增长了,而且能够迅速地转换为增长的实际收益,也能够比较迅速的转化为老百姓的实际所得,这叫有情有意的一种增长。

第四要实现有根的增长,也就十八大强调的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也就是说把文化的发展看的非常重要,所以为什么去年我们中央专门通过了一个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不仅仅是文化产业自身的问题,还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问题。如果不是立足于自身的民族文化,那你这个发展是没有根基的,你说中国的发展要立足于美国的文化价值观基础之上,或者立足于美国的普世价值上,那是没有根的,将来你发展的再好,一个风就把你根基给你吹掉,所以发展只能立足于自身的文化,大家可以回顾一下为什么十八大报告特别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四大特色­——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其中就有一个民族特色。中央其实很多的理论创新、政策设计都是着眼于从我们民族文化来考虑的,小康社会是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我们已经把它变成现实,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谐社会。

第五要实现有未来的增长,就是十八大讲的我们要建设一个美丽的中国,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所以我们的科学发展它其实是借鉴了很多的思想,都是有针对性的提出来了,是有非常深厚的思想营养。

责任编辑:黄一帆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