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3月5日,李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总结回顾了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成果,部署阐释了2024年经济发展预期目标、政策取向以及工作任务。本文主要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正确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弘扬教育家精神、科学家精神、优秀企业家精神,发扬自我革命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等六方面介绍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的亮点。
2024年3月5日,李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肩负党和人民重托,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昂扬的精神状态依法履职尽责,认真审议各项报告和议案,会议成果充分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彰显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和国家根本政治制度的显著优势。此次大会是一次高举旗帜、真抓实干、团结奋进的大会。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决议指出,会议充分肯定国务院过去一年的工作,同意报告提出的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政策取向和工作任务,决定批准这个报告。
我们主要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正确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弘扬教育家精神、科学家精神、优秀企业家精神,发扬自我革命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等六方面介绍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的亮点。
一、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一)概念由来及演变过程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他指出:“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
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4年1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进行第十一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必须牢记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习近平总书记系统深刻地阐释了新质生产力:“概括地说,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这段话指明了新质生产力产生的重要因素、基本内涵、核心标志、特点、关键、本质。
2024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们必须抢抓机遇,加大创新力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二)如何加快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抓住以下八个“新”。
1.新链条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着力补齐短板、拉长长板、锻造新板,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实施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工程,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2.新优势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巩固扩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先优势,加快前沿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等产业发展。”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958.7万辆和949.5万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位;新能源汽车出口120.3万辆、同比增长77.2%,均创历史新高。在出口的120.3万辆中,欧洲占比达38%,远超其他地区。
3.新引擎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布的《关于深化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见》,“低空”指距正下方地平面垂直距离在1000米以下,根据不同地区特点和实际需要可延伸至4000米的空域。“低空经济”则是以低空空域为依托,以通用航空产业为主导,涉及低空飞行、航空旅游、支线客运、通航服务、科研教育等众多行业的经济概念,是辐射带动效应强、产业链较长的综合经济形态。2021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首次提出发展低空经济。2023年,低空经济迎来发展热潮。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16个省份将低空经济、通用航空等相关内容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IDEA)发布的低空经济白皮书显示,到2025年,低空经济对中国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值将达3万亿至5万亿元。
4.新赛道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制定未来产业发展规划,开辟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新赛道,创建一批未来产业先导区。”据统计,2022年在量子信息技术领域申请的专利前五强分别是中国、日本、欧盟、美国和韩国,其中我国申请的专利占到了全球的52.3%,超过了日本、欧盟、美国和韩国之和。中国在量子信息技术专利这一领域拥有多达3000项量子专利,总数约为美国的两倍。
5.新赋能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加快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推进服务业数字化,建设智慧城市、数字乡村。深入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支持平台企业在促进创新、增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健全数据基础制度,大力推动数据开发开放和流通使用。适度超前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加快形成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培育算力产业生态。我们要以广泛深刻的数字变革,赋能经济发展、丰富人民生活、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6.新能源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深入推进能源革命,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近年来,以风电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依托技术、装备创新实现蓬勃发展,我国新能源产业链创新链不断增强,成为领跑全球的新兴产业,形成绿色可持续增长的经济新动能。要加快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加速建设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按照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的要求,鼓励煤电企业与新能源企业开展实质性联营。
7.新设施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适度超前建设数字基础设施。”2018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明确提出,要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新型基础设施,我国要大力推进“数网融合”,构建以数联网为代表的数据流通基础设施;推进“算网融合”,实现通算、智算、超算等各类算力资源的统筹运用;推进“智网融合”,体系化布局5G-A和6G网络研发,畅通万物智联“大动脉”。
8.新关系(新型生产关系)
2024年1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要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等改革,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第一,充分发挥劳动者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主导作用,让劳动者的才能得到全面发展。第二,提高劳动者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的参与性,从而加强管理的民主性。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优化工作生活保障和表彰奖励制度。”我们要研究好新型生产关系,通过发挥新型生产关系的作用,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