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政治> 正文

郝立新:三个字概括十八大报告——高、新、实(2)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三者统一和三个自信

下面我们讲一讲新论断、新观点的第三个方面。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三者统一、三个自信。

十八大报告通过总结我们党几十年奋斗的历程,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或者叫坚定的结论,这个“坚定”一词具有感情的色彩,也有一种理性的自觉。这个坚定的结论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我们一个基本的结论、基本的共识。

其实这是对旗帜认识的一个延伸。我们回顾一下,十七大甚至更早,我们党有一个成功的经验,就是有一面旗帜在那里。大家有时候觉得有点模糊,今天这样讲、明天那样讲,但是它是有它的主题、是有它的价值目标。毛泽东讲过,主义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党是有理论的,比如我们民主建国会、民主促进会,肯定要有一个政治纲领,一样的。都强调民主、重视民主制度建设等等。但今天的含义更丰富了。邓小平就很注意正确评价毛泽东的思想,历史的东西既不能翻过去,但是也要克服矛盾和犯的错误,他很明确。江泽民同志也讲到旗帜问题至关重要,旗帜就是方向,就是形象。十七大又进一步提出这个问题,胡锦涛同志在建党90周年的大会上讲到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道路、制度,这三者十七大都讲到了。在十八大又有新的概括了,又新化了,这个新化就是后面的一些内容,又突出道路意识,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

特别是大家注意到,这次讲了一句话叫“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老路”。大家觉得这个表述很有意思,其实这句话就相当于我们过去讲的,既要反对极左又要反对右,它是这么一个道路。用邓小平的话讲,当年你要问他,你是改革派还是保守派?都不是,我是实事求是派。中国就是不要抱着理论不放,但是也不要简单地模仿别人,要走自己的路。这个封闭僵化的老路就是过去保守的、封闭的、走不通的、贫穷的社会主义,这样一些老路是不行的。改旗易帜的邪路也不能走,就是不能区划。

然后十八大报告还总结了这三者的关系,道路、理论、制度,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一讲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是三位一体的,有道路、有理论、还有制度。没有制度都是空的。在写报告之前有人争论过,我们有听他们起草的时候有些争论,有的讲要写进实现共同富裕,有的说不要写,一写就跟重庆的模式雷同了,现在重庆没有经营没有重庆模式。第二,共同富裕是我们党、是我们社会主义的一面旗帜,人类要消灭贫穷,要实现共同富裕,也都是这么讲的。所以共同富裕没有制度保障的,天天喊口号也不行。

三位一体统一于我们伟大的实践当中。另外在报告里面提到、注意到当前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国情、最大的实际;我们的布局是五位一体,特别是我想在座的工商行业的比较多,但是文化社会口的就容易被忽视,五位一体: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再加上生态文明;总任务是实现现代化和民族伟大复兴。

这里提出一个很响亮的口号,这也是我们以前没有提过的,叫“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前两年刘云山同志《求是》杂志上发表过三篇文章,上、中、下,他提出的口号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自觉、自强”,讲了三个词,现在又把这几个词突显再强调,就是上升到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这一点是针对我们现实当中存在的不自信而言的。道路自信,很多人就说外国的月亮圆,其实国外有很多先进的东西,后面讲到我们应该学习,但从根本道路来讲,路要走自己的。理论自信,有时候我们对自己的理论、谁自己的智慧、对自己民族的文化我们都好像有点失去自信心了,也觉得别人的好。现在很多翻译的东西、写的文章看也看不懂,非得要玩弄点那个,好像这个学问就很高,其实我们大学讲的包括教材、包括什么东西太多了,这不好。莫言这次获得文学奖,你对他的学术成就、文学成就都可以做这样那样的点评,但有一点,他是一个缩影,他证明我们的文学也是能走向世界的,这也是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自信或者文化自信重要的范例、案例。制度自信,要坚信我们制度的优越性,过去老讲,讲得太多了太虚,也不行,但是不讲了或者讲得少了,更不行,所以今天来讲,我们仍然要有种自信的态度。就像今天有个财经评论,讲西方银行评论中国,现在不缺金钱但是缺信心,讲的是这个道理。一个国家建设也是这样,要有信心。

这次报告里面还有几个提法,就是在认识国情的时候要注意三个“基本不变”,这一次强调意味深长,过去我们经常强调变化的多,这次为什么在讲变化的同时,也讲不变呢?这三个地方,比如说基本国情没有变,就是我们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要以为我们到了什么地方了,或者进到了资本主义了,或者到了更高的社会主义阶段了,还没有,让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我们城乡差距好大,到农村看一看太穷。我在农村工作过、调研过也生活过,我的体会(是这样)。你到日本、韩国就没有这个现象,他的贫富差距早就很小了,我们仍然很大。

另外社会的主要矛盾没有变,这就要求我们继续发展生产。不要以为现在经济搞过了,不对,经济这样一个中心仍然要不能放弃,基本路线还是要坚守的。我们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当然有的外国学者写文章说中国是帝国主义?还是发展中国家?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会提这样一个问题,其实我们既有变也没有变,从总体来讲,从人均收入水平、从教育投入来讲,我们仍然还处在发展中,虽然绝对量比较大了。所以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大的国情,最大的实际。改革不能急,不能消极。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妄自称大,要扎扎实实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这个就像习近平同志在他的记者见面会上讲话,很多都是他自己写的(有的人可能表示怀疑,这当然也是我猜测,我又没看他亲自写,非常符合他的性格,他务实的态度)。大家去读一读,《浙江日报》以前有叫“哲欣”的笔名,写的内容短文评论就是习近平同志写的,后来出了一本书叫《之江心语》,作者习近平。非常简洁,不是大道理、空的,是很实的。我觉得这个符合他一贯的态度,这得到大家一致的好评,就是他的短篇文章,讲得非常实在,老百姓很喜欢。

我们要“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这话也是很有针对性的。信念不动摇、不懈怠要努力、有种精神状态,不折腾不要搞窝里斗,不要扯皮。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进改革,这就叫改革,也不能说改到头了,现在就光发展了,不对,还要继续改革。

其中有一句话,我把另外一个地方(的表述)拿到前面来讲,这讲到了现在面临着分配制度的改革,讲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过去我们有一段时间讲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现在来讲公平和效率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矛盾的主要方面是转化的,不能说那个就一定错了,不一定。不同时期,任务不一样,重心不一样,矛盾双方的地位、作用不一样,它是转化的。在今天来讲各有各的重要性,哪个问题重要就要解决哪个问题,不用这个取代那个,那个取代这个,简单的现实行为上这个思维是不行的。这是原话:“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再分配也包括社会的救济、社会的法律保障等等。

4.协商民主

第四个方面,协商民主制度,这可能是跟我们在座的各位同志关系更密切、更关心的一个问题。

这一次大会正式提出了协商民主制度。有人或者说学者或者领导人,把这次报告概括为正式提出了协商民主制度的理论,或者说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的理论由此建立起来了。这确实有点(拔)高。

但其实协商民主它有个过程。以前也有这方面的思想,也有一些概括,只不过党代会报告里面正式第一次提出,而且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报告前面有一段话:“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这是个非常辩证的态度,我们有时候一走就走偏了,但这句话我很欣赏,比如说协商民主的概念在上个世纪80年代,在西方开始兴起并且逐渐传入了中国,对我们有很积极的影响。我们不照搬西方总的基本道路和基本模式,但是有一些合理的因素、积极的因素值得我们吸收、借鉴。

什么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呢?我们先来看一看文件的表述,然后我们再来解释。这里就提出了“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过去我们对民主的形式主要从两个方面概括,比如选举方面的因素和协商方面的因素,从两个角度来讲,我们党十几年的实践都有着不同形式协商方面因素的实践,还提出要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工作机制,还讲到政协这方面的工作,要通过政协组织团体的渠道等等,就各个方面的问题来进行商议、协商。

什么是协商民主呢?这里可以跟代议制民主相比较。代议制民主就是通过选举来产生代表,比如人民代表大会在我们国家,我们把它界定为一种新兴的代议制,它来代表我们,它来代表一个选区、一个地区、一个界别。我不太懂这个概括,叫政协也是我们代议制的一种形式,我不太了解这个方面,但是协商民主的的确确把政治协商的会议组织,和它担负的职责强化了。因为它是一个基本的形式了,这个形式更突显了,这是我的理解。与代议制的民主相比较,协商民主的本质规定就是主体间,比如说不同的社会层面之间、不同的社会群体之间包括非政府组织等等,主体间协商参与决策的一种民主制度。当然这只是一般而言,它具体的表现形式和途径机制有待于实践和理论的探索。

它有三个具体的特点是应该注意到的:一个特点是利用理性进行语言沟通,或者是基于理性思考的一种辩论、一种对话,不是简单的用感情形式,而是建立在科学的研究、分析、调研等等机组上来进行的一种语言沟通。第二,用公开辩论的程序来保证协商的公正;第三,在协商中能达成共识。这么几个特点,这是协商民主的含义。

其重要意义可以概括为三句话:协商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独特优势的重要体现,是党和政府民主决策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形式。我们今天讲民主政治,如果离开了协商、离开了我们的对话、离开了跟一般民众、居民、社会公民的对话,那是不行的,当然手段多种多样,网络或者其它的一些方式、座谈会、报纸,各个方面都有。

党和政府的决策也需要协商征求意见,还有党的领导也要通过这种协商来实现,否则没有这种沟通的话,现在为什么我们讲有时候党的领导他怎么贯彻下来,当然我也在想可能其他政党的党内的领导也要有这种形式,不光是共产党怎么样,可能其他的政治组织也需要有这样的形式来保证自己的底线。协商民主的概念是2011年中办下发的16号文件当中,政府提出来的。当然之前有协商这个词,那是更早了。

如何发挥协商民主的作用呢?学者们的研究和有关的探讨,有三个基本的观点。我认为一个是完善协商制度的建设、强化规范性要有制度来保障;第二,丰富协商的形式,各种途径包括界别、行业各种手段、通道扩大包容性。这个包容性包括一些非政府组织、宗教团体等等;第三,提升协商的质量,增强实效性,不能就是一种空谈,还是要真正能够解决问题。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最后再讲一个问题,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次十八大的报告一个倍受关注的亮点,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

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要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人这么表述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体系是一个大的体系,当然是一个思想理论的体系,在里面有一个价值观,这个价值观又是它的核心,核心的核心,有这么一种比较形象的表述。但是现在我们没有看到政府的文件这么概括,但是在学者的研究当中,这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观点。可能接下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读本还在编写当中,很可能会进一步地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

什么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概念不要说一般老百姓,就是问学校的学者、大教授,没有几个人能讲得清。这就表明了我们党和国家一方面希望去寻求、概括能够构筑我们共同理想,作为我们共同的思想基础的理论体系,过去我们就叫意识形态。怎么能够把它概括、凝聚起来?这是一个问题。

从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就明确提出了这样一个概念,胡锦涛总书记随后的讲话当中,就讲到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他的一个公认就是共同的思想基础,这个共同的思想基础的主要内容是四个方面,这是作为一个比较公认的或者是官方的,就是四个方面,分别是:

第一,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包括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很重要。以前讲马克思主义理论,想到马克思觉得很遥远,其实它是一脉相传的东西,但是我觉得我们也要有新的话语来让老百姓更好地区分。

讲一个小故事,我们现在成立了两个学院是很热的,一个是国学院,一个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现在高校的研究机构是很热的,有的马克思主义学院简称叫“马院”,或者有的去开会,跟自然科学在一起,他问你哪个单位的?他说我是马院的。你们是研究马的吗?他不知道,好像认为它是略语,很多不同行业的听不懂的,或者是不同学科里面的他就并不了解。

换句话讲,马克思主义的话语怎么能更多地渗透到老百姓的心里,被大众所接受?我自己觉得当代的马克思主义另外一种表述,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我1994年中期在英国待了一年,介绍中国,我说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他就笑,你们还算得上社会主义?在他们心目当中社会主义是非常崇高、非常神圣的。我们要解答这个社会主义的,理直气壮的自信的去答,社会主义提倡与公平,消灭贫富差距等等,这是一种理想价值目标。

另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这个共同理想不是说遥远不可及的,它是现实的,有未来遥远的,也有现实的目标。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是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我们的现实目标。

还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是一个。

再有,八荣八耻的荣辱观。

当然这四个方面的概括,内容很丰富。这种概括也是大的一种形式上的归类,它可能还可以再细分,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但核心价值观是怎么回事呢?怎么会提出研究核心价值观呢?我提两个判断,你们一听就觉得这个有问题了。两个英美政界的女性,她们在价值观的问题上对中国提出了两个不同的结论:第一个是撒切尔在多年前提出,中国人不可怕,为什么不可怕呢?他们没有价值观,他们只出口加工品、电视机,他们不出口价值观,因为他们没有影响力的价值观,不用怕,这是一个结论。最近在网上传或者民间传的,希拉里在哈佛大学讲座说中国人太可怕了,为什么?他没有价值观、没有底线,那就太可怕了,他从另外一个角度讲。

但有一点是我们不能不承认的,至少我们在核心价值观的宣传、自觉的认同方面还做得不够,所以中央也很着急,花了好几年的时间组织了大批的研究者来研究,光重大公关课题都搞了4、5年,有的概括8个字,有的概括10个字,有的概括几个字。但也有讲这不是概括出来的,是自然形成的等等,这种观点都有。不过通过这种概括,大家都在反省、都在思考,我们中国人应该有什么样的价值观。我觉得它是自然形成,但是也需要理论的探索。

我们来看看这一次的表述,它概括了理论界的研究成果,也集中了党的一些智慧,做了一个初步的总结,为什么讲初步总结呢?它是一个开放性的体系,他没有明确说我这几句话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他用了一种开放式的句式用三个“倡导”来表达: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留下了一个思考题,但是这个思考题有明确的保障了。

现在大都是这么解读的:第一句话我们讲价值就是一个需求、需要的关系,主体对客体需要的关系,价值观表达我们对这种需求关系的一种理解。从国家层面来讲,他的价值目标是什么?他满足国家的需要,要实现的那个目标是什么?它是跟利益联系在一起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大家注意,这四个字其实我们早有概括,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把现代化的目标就作为国家层面的价值观,当然也有人说“富强”两个字好像太强势了,但是其实它表达的是我们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富强的愿望。他们讲这不是儒家的思想,像法家的思想,他带有那个思想,就是富强、强大。

第二句话是从社会层面来讲的,或者说制度里面的价值观念来讲,就是制度里面有平等、公正、法治。这句话我认为是一个很好的概括,虽然说有人讲我们现在公正还没做到,是不是不应该写进去呢?那不能这样,你做不到的东西多着呢,但它是目标、它是一种需要,自由、平等最早虽然由资产阶级思想家提出来并作为资产阶级的口号,作为资产阶级或者资本主义的价值观,但是它也包含了人类追求的一种共同的目标,也就是自由、平等这两个口号,不能说是资产阶级的专利,只能他们用,其他人不能再用。我们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马克思主义就讲,我们要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在《共产党宣言》、在《资本论》里面都表达了这一思想。今天来讲,我们仍然要把它作为我们的目标,平等。马克思讲平等就是消灭阶级,这个是未来的目标,在现在的情况下我们说还有其他的一些平等的任务,贫富差距、城乡差距、机会的平等、起点的平等等等,社会公正、法治,这些都是我们社会所需要倡导坚持的一个原则。

下面第三点就是个人道德方面的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不过大家要注意刚才的三个主体,国家、社会和人是分不开的,有一些范畴既是国家的,也是社会的也是个人的,比如诚信,诚信既是国家政府要讲诚信、企业要讲诚信、个人也要讲诚信,不能说它一定是马克思主义,跟其他人都没关系了,不一定,这只是相对而言的一种划分,所以这几个价值观念仍是我们应该坚持和提倡的。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刘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