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和中国经济发展放缓,一些人产生悲观情绪,对下一步改革方向看不准。我认为,大家对中国下一步改革,对中国未来的经济状况,应该抱有信心,只要我们能够看清新红利带来的机会,认清中等收入国家可能出现的社会陷阱和障碍。
解读新红利
红利的消失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每一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会出现这种情况,并不是某一个国家的特殊问题。经济发展方式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就必须转型,这是一个发展战略有待于重新制定的问题,而经济转型成功就会出现新的发展路途。
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时产生的新红利,包括新的人口红利、新的资源红利和新的改革红利。
首先,人口红利也就是人力资源的比较优势,不同时期的人力资源会有不同的优势。在发展初期,很多发展中国家依赖廉价的劳动力开拓市场和积累资本。自然,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充足的廉价劳动力的优势便丧失了,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正在从廉价劳动力时代进入技工时代,可以以拥有较高技能、但低于发达国家技工价格的人力来形成新的人口红利,来形成比较优势。
其次,所谓新的资源红利,就是除土地、矿产这些旧的资源红利外,开始依托新的科学技术来开发利用原来无法利用的空间、物质,比如海水淡化增加了资源,治理沙化增加的土地,振兴草场业增进土地资源的利用,开发新能源等等。
最后,最重要的是改革红利,改革红利又称为制度红利和体制红利,通过改革让制度得以调整,从而推动着经济的前进。
旧改革红利是指原有的改革措施带来的优势,但它是逐渐消失的,或者正在消失,这是必然的,旧改革红利如果不进一步改革,那将是体制优势耗尽之时。有了新的制度优势,才能够保证新的人口红利,新的资源红利的出现,新制度的优势,靠制度不断地调整而形成的,按制度改革优先才能够有技工时代,才会有科学技术的突破。
发展制度的陷阱
能不能把握好改革,以创造新的经济制度、社会制度从而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态,非常影响我们能不能避免走向中等收入国家陷阱的危险。
当发展中国家从低收入行业进入到中等收入国家行业时,因为还保留了比较多的传统社会的烙印,尤其在政府、经济、社会、文化方面,这往往成为发展制度的陷阱,阻碍自主发展。发展制度陷阱在这种情况下根深蒂固,土地往往保持了工业化以前的状况,农村在偏远的地区保持了原来的社会组织,阻碍了制度发展。由于社会水平和垂直流动,农村的收入大大低于城镇收入。于是这又很大程度上加剧了城镇、地区收入分化,形成社会危机。
制度的不完善和收入分化,又带来了另一个陷阱,即技术陷阱,即技术创新与资本市场没有很好的结合,尖端技术难以有大的动力突破。制度不完善和收入分化悬殊的发展中国家往往处在资本市场发展不完善的状态中。国内的富人尽管有比较多的财富,但从来把不动产看成主要积累财富的目标,加上他们原来在传统制造业、采矿业等方面有优势,他们满足于这些方面的暴利而不愿冒险,由此带来技术陷阱。以上几种常见的问题都会让发展中国家陷入很大的发展桎梏中。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