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邓颖超的中南海岁月

周恩来邓颖超的中南海岁月

周恩来侄女第一次见毛泽东没觉得很神秘

周秉德1949年6月下旬从天津来到北平,住进了伯父周恩来家。那年她12岁,但她怎么也不曾想到,她一到北平,竟然和新中国最高领导人毛泽东住在同一个大院子里。这个大院子就是丰泽园。

丰泽园在清代时是帝王“亲御耒耜”的演礼之所,其主体建筑是颐年堂,后面有含和堂。在颐年堂的东面,就是毛泽东居住的院落菊香书屋。

菊香书屋,是丰泽园的东配院,是皇家禁苑西苑中皇室藏书和阅览的地方。虽说在民国后,这里曾一度成为对大众开放的公园,且疏于修葺,漆饰剥落,泛着沧桑和凄怆,但毕竟幽静雅致,有古朴淳厚遗韵,故而周恩来在城里忙碌新政协的筹备时,便把办公和栖息之处,选在了这里。后来,因香山、城内两处奔波不便且不安全,中央作出毛泽东住进中南海的决定。周恩来遂将菊香书屋,推荐给毛泽东。

紧挨着菊香书屋的北小院,居住着在延安时期就跟在毛泽东身边的机要秘书叶子龙。东小院,是江青的姐姐李云露带着李敏住的小院,当时李讷还随着她在苏联疗养的母亲江青,没有回国。南面,就是周恩来办公和住宿的偏院。

周恩来办公和居住的院落,不光住着周恩来、邓颖超夫妇,还有秘书杨超、罗迭夫妇以及他们的孩子。同院的还有周恩来的卫士长成元功。周秉德被安排住在杨超、罗迭夫妇办公居住的南厢房内,在其中一间藏书房加了一张床。

在周秉德记忆中,书房里有一些解放区出版的书籍,还有一些是翻译苏联的作品。她喜欢读书,但阅读不可能是十几岁孩子生活的全部。她住进丰泽园正逢暑假,院落里由此常因孩子们的欢笑,打破以往的静寂。当然,由于毛泽东在战争年代就形成了夜晚工作,白天休息的习惯,孩子们被一再叮嘱,上午是绝对不允许在院中嬉戏打闹的。

院子里有几个与周秉德年纪相仿的女孩子,她们是毛泽东的女儿李敏,朱德机要参谋潘开文的小姨子阎笑武,叶子龙的两个女儿。她们是延安或西柏坡时的旧莫逆。周秉德很快就和她们相识并玩在了一起。这里古木葱茏,碧草如毯,是孩子们游戏的理想之地。

走出丰泽园正门,东南斜对着瀛台。两处景区由一桥相连,桥下的水不太深,许多小鱼小虾在这浅水洼里麇集游弋。女孩子们的重要娱乐之一,就是在岸边用手捞小鱼小虾,一捞就是半天,其实也捞不到多少,然后向菊香书屋的主人毛泽东献宝。

言及第一次与毛泽东见面的情景,周秉德说已经记不清了,因为并没有感觉特别的不同。和她一起见毛泽东的孩子们,不是毛泽东的女儿便是在延安、西柏坡就和毛泽东熟得一塌糊涂的女娃子。一个院子里当邻居,一下子就消除了距离和陌生感。再加之大人们都鼓励孩子在毛泽东工作之余陪伴他,让他松弛一下。

周秉德回忆说:“那个时代,毛泽东是伟大领袖的意念是很清晰的。然而和毛泽东接触时,更直接的感觉是他很亲切和蔼,讲话很风趣。就没觉得特别神秘,特别激动。”每当孩子们献宝时,毛泽东就会说:“好,送到厨房去,咱们一起会餐。”

当饭菜端上来,一群小学生,便和很早就当过教员,一生曾多次申明喜欢当教员的毛泽东,围坐在同一张餐桌旁。

邓颖超雇三轮车接周秉钧兄妹回家

1949年11月,周恩来、邓颖超夫妇从丰泽园迁出,搬到了中南海最西北端的西花厅。西花厅是清末摄政王府西花园的后半部分。据邓颖超回忆,1949年深秋,周恩来到西花厅看一位生病的同志,被满院的花木所吸引,特别是几株他喜爱的海棠,便决意搬到此处。新成立的政务院机关,就在西花厅周围。

西花厅后院的正房,是周恩来、邓颖超办公和居住的地方;西厢房是秘书等工作人员办公处;东厢房部分用作仓储,部分住人,最初就秉德一人。过了段日子,又增添了秉德的弟弟秉钧,妹妹秉宜;周恩来老警卫副官龙飞虎的一儿一女;有时孙维世的妹妹孙新世也来住。

西花厅的生活,没有丝毫的奢华,周恩来的公私分明和对亲属的严格戒律,让周秉德记忆犹新。

因为中南海里实行的是供给制,秉德刚来住进丰泽园时,秘书带她到王府井,做了蓝、黄两套卡叽布衣服。周恩来见秉德穿了套新的蓝衣服,询问哪儿来的新衣服,她回答:“叔叔带着去做的。”

几天后,周恩来见秉德又换了一套新的黄衣服,便皱了皱眉:“怎么做了两套呀!”后来,周秉德才明白伯伯话中的含义,是嫌做多了,多花了公家的经费。

从那个年纪开始,周恩来、邓颖超就反反复复地向周秉德姐妹兄弟强调:不要倚赖家庭关系,不要奢求非分享受,要自己奋斗,要自律自立。

1951年暑假,周恩来、邓颖超因公务繁忙,忘记派人去接在八一学校读书的秉钧、秉宜,因需拿被褥、衣服,小孩子无力自带,总要有大人去接。八一学校多为军队干部子弟,有些家长派车接自己的孩子。看见这种情况,弟弟秉钧给邓颖超写了封信,要七妈也派辆车接他们回家,信封写上“中南海邓颖超收”,贴好邮票就寄出了。

邓颖超接到信,连忙派卫士骑车到学校,雇了两辆三轮,把兄妹俩接回西花厅。邓颖超见到他们,一个劲儿地抱歉:“唉呀,真对不起,我忘记到放假的日子了,应该去接你们。但是,我要对你们讲清楚,伯伯的车是为他工作配备的,不能用来接你们。”

在秉德读书期间,平时周六、周日的往返,她一直都是坐车或步行。只有在节假日,她偶尔去学校,才悄悄地向邓颖超的秘书陈楚平借自行车骑。“那是一辆很破旧的黑色女车,可能骑上一次就觉得很奢侈了。而我早在进中南海不久,就和李敏、燕燕、笑武她们一块儿学会了骑自行车。”

搬进西花厅住以后,周恩来、邓颖超就要求侄辈们不再随他们在西花厅吃小灶。每逢周六他们从学校回来,都自己上大食堂,排队打饭吃。

周秉德想当老师,周恩来说:“这事应该让她独立思考……”

1952年,周秉德即将初中毕业。在这以前,她并没有仔细地思考过学成之后做什么,那个年代赴苏联留学是大热门,初中毕业上高中,读留学预备班,出国留学,是多数干部子女的选择。

聪颖勤奋的周秉德在班里始终名列前茅,年年是学习优良奖章获得者。这时上映的一部影片,使她的心被影片讴歌的高尚职业所震撼。这部影片就是苏联的《乡村女教师》,她看了好几遍这部影片,心头渐渐锁定了一个无法替换的意念:当教师!而且要到师资最匮乏的偏远的郊县。

也是在这时,北京师范学校,到师大女附中来招保送生。

此刻的周秉德,正急于实现自己的教师梦。按照通常读完高中上师范大学,起码要再念7年书;而初中毕业读师范学校,只需3年,即可投身教育第一线。她随即报名上师范学校,在干部子弟班像她这样的,并无二人。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理解周秉德的选择。关心她的老师猜测她是担心高中考试没把握,告诉她以她的成绩考高中是绝对没问题的。要好的同学也劝她慎重考虑。母亲在得知她的选择后,建议读完高中修师大。

一个星期天,在西花厅的餐桌上,秉德把自己的决定告诉了七妈。和多数人不一样,邓颖超听了,马上就表态赞同:“好呀,这样,你一毕业,就和我当年一样了,我就是16岁当的教师呀!”她停下手中的筷子:“女孩子选择做教师挺好嘛。特别是现在,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非常需要更多的教师去培养有用的人才,当教师很有意义。”

她不停地鼓励周秉德,可是周恩来却埋头吃饭,没有应和。邓颖超说:“我都表了半天态了,你怎么一声也不吭啊?”

“有你一个人说就够了嘛。你也说,我也说,光我们两个说也不行啊。”周恩来和缓地说:“这事应该让她独立思考,究竟有多大决心,意志坚定不坚定?如果由于我们给她造成太大压力,有一天她犹豫、后悔都没有余地了。”

虽然,周恩来没有直接鼓励周秉德,但她觉得伯伯考虑得更远。时间久了,周秉德更体会到,凡事独立思考,自己选择,这对她的人生确是大有裨益的。

毛泽东明确支持周秉德上师范

不久,周秉德的选择,在中南海里又有了一个支持者。

自从搬到西花厅以后,周秉德的身影就不像以往那样频繁地出现在丰泽园了,因为中间隔着几个不同的区域。不过隔段时候,她还会走到丰泽园,和老朋友聚会。

初中最后一个暑假里的一天,周秉德又朝南海走去。在快到丰泽园的时候,周秉德看见在岸边柳树下坐着的毛泽东。

难得独自在海边休息的毛泽东,也看见了周秉德:“小秉德,你到这边来啦。”

“我来找娇娇她们玩,好长时间没过来了。”

“现在读书读到哪一年级啦?”

“我初中毕业了,就要上师范学校呐。”

“噢,师范?”毛泽东顿时来了兴趣:“师范有高中的吗?”

“不是高中,是中等专科学校。”周秉德解释道。

“学师范好呵,我就是学师范出身的呵。”毛泽东兴致很浓:“女孩子不一定非要学理工,非得做个科学家、工程师的,学师范、学医都挺好嘛。到时候,我让李敏、李讷也去学师范。不过,你决心下定没有啊?”

毛泽东的赞赏,使周秉德很高兴,她自豪地说:“决心早下了,已经定下来了,一开学我就要进师范学习啦。”

很久以后,周秉德才从李敏口中得知,毛泽东果然对李敏说过:“你怎么不向秉德学习呀?你也应该去学师范呐。”后来,李敏高中毕业后报考了北京师范大学。

春秋三度,周秉德毕业时,她被分配到当时的北京市东郊区第三中心小学。

周秉德买自行车,周恩来出一半的钱

当周秉德工作了一段时间后,七妈邓颖超郑重地同她谈了一次话。“现在西花厅的房子比较紧,你看,那么多工作人员,都挤在挺狭窄的地方办公;你们几个孩子也都大了,所以我们给你们找了个新住处,你带着两个妹妹住过去。住过去以后,房租要由你来付。并不是我们付不起,而是你已经工作了,有收入了,应该锻炼着自立,不要养成倚赖家庭关系的习惯。”话虽是七妈谈的,但周秉德明白,肯定也代表伯伯的想法。

新住处在中南海门诊部对面的工字楼里。周恩来的秘书李岩、顾明都住在这里。李先念的重要助手之一何畏,和周秉德在同一层。

参加工作有了一点点积蓄后,周秉德萌动了买自行车的念头。丰泽园的朋友们差不多都有自行车了,来去便捷,总让她羡慕不已。在一次回西花厅的时候,她把买车的想法,向伯父念叨起来。说某某商店来了一批苏联产的女车,样式好,也好骑,价格是多少。

周恩来听了后说:“行,买一辆。你工作了,有辆自行车也方便。我给你出一半的钱,另一半,你要自己攒。还是那句话,尽可能自力更生。”车子买来,周秉德很喜欢。“后轮外面还有一付网罩,因为苏联妇女穿布拉吉,怕卷到轮子里。”

冬天到了,周秉德想学滑冰,要买双冰鞋,周恩来又很干脆地答应了,条件和买车一样,花费一人负担一半。“伯伯就是这个样子,凡事不能违背原则,规则定了,就无需多费口舌,循章办事。”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