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眼中的中国重要战略机遇期(2)

世界眼中的中国重要战略机遇期(2)

倚重投资难保增长

尽管中国吸引投资的能力依旧强劲,但却不足以支撑国内经济的蓬勃发展。而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却给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提供了契机。

日本国际贸易投资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江原规由:在对华投资方面,中国的比较优势正在降低。对外资来说,中国新的投资机会尚未明确。去年外资投资量低于前年,就说明了这个问题。

牛津大学技术、管理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傅晓岚: 中国出口增长以往较多依赖“两高一资”(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的外商投资,国际国内的资源与市场均难以支撑其持续增长。面对经济下行,美欧发达经济体加大制造业发展力度,鼓励产业资本回归,对中国制造业利用外资产生了一定影响。但全球资本流动的逐利导向和中国的综合经营成本优势,以及巨大的国内市场潜力,决定了大规模资本回流并不符合中国与发达经济体互动中的比较优势。不过,近期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也给中国企业对外投资、走出去提供了契机。

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尼古拉斯·拉迪:过去10年,由于真实利率水平下降,资金廉价,更多的企业想得到贷款,因此,投资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很大。一旦资金成本提高,很多项目在经济上就不可行。

比利时布鲁塞尔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乔纳森·霍尔斯拉格:过度依靠投资、出口拉动经济,会让中国经济变得十分脆弱。产能过剩导致工业利润大幅缩水,如果中国继续寻求贸易出口顺差,继续把大量过剩产品输出到国外,那么就会导致更多的贸易摩擦。中国需要“经济再平衡”。没有经济上的稳定,就不会有政治的稳定。

法国战略协会主席德·拉麦松内夫:得益于经济全球化以及低成本的劳动力竞争优势,投资与出口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欧美减少了对中国的投资,不过,中国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依旧可观,对发展有利。中国的外汇储备余额达到最高水平,接近3.5万亿美元。投资和出口依旧强劲,却不足以独力支撑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

机遇期是什么

战略机遇期更多是指一段难得的历史时期,一种由国内国际各种因素综合作用而成的有利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机会与境遇。战略机遇期不仅局限于经济的发展,也将为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综合国力的提升赢得更多的回旋时间与空间。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首席研究员亚历山大·弗拉基米罗维奇·罗曼诺夫:战略机遇期可以理解为外部直接威胁少,世界经济动力充足,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稳定,利于发展的时期。我认为中国的战略机遇期尚未结束,但形势一直在变化,中国需要适应这些变化。对战略机遇期的认识不应仅局限在经济上,现在中国有机会发展自己的文化并将其推广到世界。在与其他国家进行科技、文化交流时,中国除了吸收别人的先进经验也可以与别国分享自己的智慧成果,因为世界对中国的兴趣前所未有地大。

南非金山大学商学院研究生院高级讲师库阿库:战略机遇期更多指的是一种发展的机遇,在外部与内部综合环境下,中国获得发展的有利条件。中国不用担心成长为超级大国,中国需要集中注意力在一个可持续、长期增长的战略机遇。

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中国传媒中心主任戴雨果:与中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相比,西方,尤其是英语文化圈遇到了许多严重问题,进入了发展瓶颈期。不过,除了经济成功之外,中国政府还有许多尚待实现的目标。为此,中国需要一个合适的国际环境、一个稳定繁荣的西方,中国肯定不希望西方国家出现混乱或经济衰退。

欧洲中国研究和咨询网络负责人、澳大利亚悉尼大学中国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凯瑞·布朗:中国领导人提出,21世纪头20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此期间,两个重要的国际事件对中国利用战略机遇期产生较大影响。一个是2001年发生的“9·11”事件。“9·11”事件把美国拖入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经济、政治代价高昂。另一个是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标志着欧美经济的持续增长宣告结束,一个经济发展的新时代已经到来,这个时代由新兴市场国家主导,而不再是发达国家。

欧盟政治与公共事务传媒咨询公司总执行官格莱恩·福特:我们关注处于战略机遇期中的中国将如何发展。欧债危机下欧洲经济停滞不前,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增长,中共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现已发挥其指挥中国经济调整的领导力,这些都是我们特别关注并希望看清中国举动的关节点。

德国波茨坦大学国际和比较政治学教授雷蒙德·克雷默:中国崛起,颇受关注,身份变化了但并不意味着战略机遇期的消失,而是面临新的定位与调整。中国应该利用好这一关注度、适应这一关注度,这正是中国展示其发展道路的良好机遇。中国要向世界证明,这种发展道路是可行的,中国的发展不是威胁。这就要求中国与其他国家进行有效沟通,在全球和地区事务上发挥负责任的大国作用。

法国战略协会主席德·拉麦松内夫:战略机遇期指的是经济全球化时期,开放的市场和自由的竞争。如果没有这些有利条件,中国奇迹也就不会发生。

机遇期有多长

10年,25年,还是40年?中国战略机遇期到底有多长,各方见解不同。事实上,中国也在参与创造并不断努力延长战略机遇期。延长战略机遇期最主要的方法是持续改革。

法国战略协会主席德·拉麦松内夫:从最好的情况来看,中国还有10多年的战略机遇期。届时,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也将完成。因此,中国应当充分利用这10年,完成向内需拉动型经济的转变。

目前,中国仍需至少20年经济持续保持5%至8%的增长,才能拥有进入现代化的有利条件,这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与之相比,改革开放34年来所完成的工作还只是一部分,棋局还远未终结。

南非金山大学商学院研究生院高级讲师库阿库:未来25年对中国维持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至关重要,这是中国战略机遇期应有的长度。长期和平是关键条件,中国需要警惕战争风险,这有可能迅速摧毁中国战略机遇期。中国迎接战略机遇期需要统一和团结的领导层,需要政治开明,处理好青年和不断壮大的中产阶层问题,社会内部形成高度的凝聚力。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首席研究员亚历山大·弗拉基米罗维奇·罗曼诺夫:中国还需要至少40年左右的战略机遇期,因为按规划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将在2050年左右完成。事实上,中国自己也在参与创造战略机遇期,中国的经济潜力和政治威望越大,就越能形成一个对自身发展有利的外部环境。战略机遇期并不完全是个外部问题。延长战略机遇期的最主要方法是持续改革。中国致力于使“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延续下去,并希望能造福其他国家。

(本报记者吴成良、谢亚宏、刘军国、王慧、李文云、孙天仁、李志伟、苑基荣、刘歌、黄发红、赵明昊采访整理)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