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邵阳沉船事故(6)

湖南邵阳沉船事故(6)

核心提示:言行失当是舆情应对中的大忌,因为对于本身正处于舆论漩涡中的当地政府而言,一言一行都会牵动亿万人的目光和神经,稍有不慎,即会引发“态度不诚”的质疑,并招致板砖和口水。

据艾利艾咨询(IRI)综合一些媒体时评,主要聚焦的观点如下:

东方网认为“邵阳沉船有‘三大人为因素’”,一是由于违规超载,“学生福利”变成“学生隐患”;二是由于监管失灵,“河道挖沙”挖出“公民坟墓”;三是由于蓄意放水,“河域涨水”失落“社会责任”。文章呼吁,要将人为诱因背后的人挖出来,让他们承担这次事故的责任,并建议“让处理起到震慑作用”:“ 灾难不可怕,可怕的是悄然制造灾难的人,可怕的是对人的处理不坚决果断,如果这些人不清除干净,不引起震动,那么,类似的灾难就会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断上演。”《人民日报》概括的更为全面,但也更不客气,直接质问“拿什么封堵邵阳沉船的‘黑洞’”。文章开篇就将沉船事故与美国“9·11”事件并提,痛陈导致惨剧的五大疏忽:一是监管部门对无序采砂疏于监管;二是学校老师对超载危险疏于排除;三是相关部门对客船超载疏于管理;四是当地习俗对女孩自救疏于关注;五是父母亲人对留守儿童疏于监护。为了以死者的命运呼吁生者的责任,文章结尾还引用了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作家韦塞尔的名言:“决不能忘掉那些死者的命运。如果我们真忘掉了,就是使他们再一次地死亡,我们自己就对他们的死亡变得毫无价值而负有责任。”如何处理事故,也有不少媒体提出意见。《羊城晚报》呼吁探寻真相,在其“首席评论”栏目推出“邵阳沉船,还有多少真相亟待打捞”。文章认为,与打捞沉船同样必须打捞的还有令人信服的事故报告、对客船超载和采砂无序的监管失灵、校车危机以及基层教育之困,大力抨击这种人性之恶、制度之失和监管之漏。在其看来,“惟有将所有的真相都打捞出来,痛切反刍,引以为鉴,才能避免类似的悲剧重演”。《长江商报》也从这一角度毫不客气地评价“邵阳沉船处理仍是一地鸡毛”。文章历数不断变化的人数、不期而至的大水,认为官方解释并未打消公众疑虑,并感慨公众探寻真相之艰难:“一旦真相成为某些部门手中的牙膏,不挤难见天日,挤一点是一点,谁知道有多少真相还藏在牙膏袋呢?”同样是聚焦真相,《齐鲁晚报》似乎更愿意替当地官方思考如何走出舆论风暴核心,建议“邵阳沉船事故需走出‘塔西佗’”陷阱。这个西方政治学的经典理论认为,当一个部门失去公信力时,无论他们说真话还是说假话,都会被认为是在说假话。在作者看来,这是解读邵阳沉船事故最恰切的视角,当地官方关于乘船人数的数据一变再变,“相关数据每修改一次,民众的质疑就会增多一分,政府部门的公信力也就会瓦解一分。”尽管承认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当前社会舆论情势的一个切片,作者还是希望当地政府能够有所作为:“只有翔实的名单,才能将每一个遇难者从冰冷的数字还原为生动的人,才能最大限度地打消公众对官方说辞的质疑,进而挽救一些地方政府原本就已岌岌可危的公信力,让他们免于陷入‘塔西佗陷阱’的威胁。”半月谈网则将真相与信息公开透明相联系,找寻公众强烈质疑当地政府的原因,即“官方应对不力致网络传言四起”。文章以作者的感受为例,认为政府信息的公开、透明十分重要,并为当地政府指明了道路:“如果能在第一时间公开死亡者名单,及时发布更新消息,同时对政府组织排查的信息及时向媒体记者公布,积极回应外界质疑,当地政府本应能够更好地处理此次信任危机。”《京华时报》的关注不限于此次沉船事故,更试图通过“湖南邵阳沉船事故折射生命之重”。文章聚焦危险河道治理和超载问题整顿,认为正是相关部门的长期不作为“形成监管真空,导致河道糜烂,超载成风”。正是暴利驱动下的挖沙者和责任缺失下的监管者,以各自的方式表现了对生命价值的冷漠、对公共安全的忽视,折射的是一群“失重”生命的处境与命运。正是因为对这种导致生命“失重”的冷漠不满,荆楚网的白峰认为“打捞沉船安全责任更义不容辞”,在斥骂人为造成的事故是“安全的良心让狗吃了”后,作者只能呼吁打捞安全的责任、安全的心、安全的诚信和道德。与白峰的道德呼吁相比,《新京报》的建议似乎更具备可操作性。这份报纸对湖南省政府将在事发地修建大桥的决定并不领情,而是感慨“不能总等到‘人没了’才去建桥”。文章对“长期存在主观不作为、消极作为”的一些地方政府不抱希望,而是建议“省级乃至更高级别的有关部门,对全国挖沙的河道进行普查、整顿,对损坏的桥梁、该建未建的桥梁进行统一修建”。

该报的另一篇时评则呼吁“别再漠视学生往返学校的安全”,在将“送孩子上船的老师们”、“学校和客船的经营者”、“挖沙船船主”和“邵阳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列为将孩子推上不归路的“凶手”并罗列其错误之后,作者呼吁投入大量的资金来保障学生往返学校的安全,并建议国家尽快制定相关规范、建立补贴制度。

雅虎网也在评论频道推出专题,在“六问邵阳政府”之后援引温家宝总理在谈到加大农村教育投入时讲的“要把校车制度建立起来,配备最好的车辆和最好的司机”,大声反问“说好的承诺呢?是不是也该及早兑现?”媒体时评所反映的舆论态度,往往大同小异。邵阳县因为此番沉船事故而遭受到的批评与指责,我们在其他类似事件当中也能有所发现。可以说,当地政府部门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即受外部环境影响,也与事故应对有关。

(见2011年9月19日《邵阳沉船:永不团圆的中秋节 党政部门的“塔西佗”》作者: Administrator 艾利艾 网站http://www.iricn.com/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247:2011-09-20-03-25-44&catid=28:2011-03-30-05-29-10&Itemid=32)

9月10日18时,邵阳县“99”沉船事故的乘客人数经邵阳县官方发布,已经从之前公布的45人升至50人,获救38人,遇难12人。三名相关责任人邵阳县副县长吴善成、塘田市镇镇长唐向龙、邵阳市三江口地方海事处处长何建华已被免去职务,客船及挖沙船船主等相关责任人已被刑事拘留。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