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揣“中国梦”,踏上“中国路”(2)

怀揣“中国梦”,踏上“中国路”(2)

“中国路”的选定

最近,美国学者傅高义的一本书正在中国流行——《邓小平时代》。这本书之所以在中国引起广泛共鸣,借用译者冯克利教授在封底荐言里的话说——“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仍然生活在邓小平时代”。

在中国人的生活中,人们可以经常看到支撑这一判断的论据。比如每个中国大学生都需要修的一门政治课,名字就叫“邓小平理论”。如果要用最简洁的语言来概括“邓论”的全貌,那就是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全球的中国观察者都知道中共的经典表述: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90多个春秋里,结出了两大理论成果,其一是毛泽东思想,其二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978年前:探索、挫折与徘徊

1978年前的30年,是中国共产党夺取全国政权后,团结领导人民全力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时期。在30年艰辛坎坷的探索中,中国为自己的未来不仅积累了物质基础,也积累了宝贵经验和理论准备。在这一时期,中国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实现了“两弹”在握、卫星上天,各方面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但是,在实践中,由于指导思想上“左”的错误,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遭遇挫折,甚至发生了“文革”这样全局性、长时间的严重错误,即使在1976年“文革”结束之后,人们身上的精神枷锁还没有完全粉碎。到1978年,徘徊的中国人已经感到,必须解放思想,轻装前进。当年5月开始的真理标准大讨论,意味着一股求真求变、生机勃勃的力量正在迅速地汇集起来。

1978年:转折之年

1978年,对于当代中国来说,是意义非凡的转折年。

这一年的标志性事件是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会议如此重要,以至于在很长时间里,中国人说到“三中全会”,都会不言自明地指向这个具体时间点。“三中全会”是一个路标,铭刻着中国人对历史经验的反思和对未来道路的选择。

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总结经验教训,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彻底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理论和实践,并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提出了改革开放方针。

经历了人生“三落三起”的邓小平,对中国社会、更是对领导中国建设的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一个最简单也最复杂、最基本也最经典的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问题回到原点,回答十分坚定:中国人要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人还要坚定地创新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科学地进行社会主义实践。

“邓小平时代”:认识升级与探索务实

什么是社会主义?邓小平的回答亲切、朴素、清晰,完全不同于理论家们的高头讲章和面面俱到的官样文章,他说:“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982年,中国共产党十二大召开,邓小平发出响亮号召:“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从此,中国人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升级到了一个新版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时,中国对自己在社会主义道路上的定位也更加务实——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邓小平极富个人风格的话语在中国社会传播。他讲“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可以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后达到共同富裕;他讲“科学是了不起的事情”,“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他希望“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些”,鼓励人们“看准了的,要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在许多外国观察家眼中,邓小平不是一位演说家风格的领导人,但是,在1978年到1992年间,在被冠以“邓小平时代”的岁月里,他那些看似随性而发的语句,释放出巨大能量,冲破了人心的藩篱,激发着社会的活力。

1992年至今:树立道路自信

“中国路”的先锋

——奋力探路:用自净能力破除四个危险

1921年1月,鲁迅在《故乡》结尾处写道: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恰在那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嘉兴南湖的一条红船上诞生,甫一成立,便踏上为国家探路的征程。

91年后的中共十八大上,这个政党向世界宣告:中国找到“道路自信”。一路走来,甘苦尽尝。这条中国自信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谁是“探路者”,谁是“开路先锋”?历史给出了答案。

探路与开路

1920年的春夜,浙江义乌分水塘村,一间柴房里,尘网密布,油灯昏暗,陈望道坐着一捆稻草,翻译《共产党宣言》。母亲喊:“红糖不够,要不要添些?”陈望道回答:“够甜,够甜了。”谁知,他是蘸着墨汁吃的粽子,红糖一点没动。

信仰总是甜的。主义可以尽善尽美,而践行新的思想,走新的路,总多险多难。能否解决时代命题,是衡量道路正确与否的标准。起初,中共仿俄国“十月革命”,举行中心城市武装起义,大都失败。而后,毛泽东开创“农村包围城市”。1927年10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成立;1943年,“毛泽东思想”一词出现在报纸上。经历了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一系列洗礼,最终,中共推翻三座大山,赢得民心,夺取了政权。在近代史上,第一次将中国整体领上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康庄大道。

新中国成立,从革命转为建设。到1956年,仅用7年,中共就基本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而“大跃进”以及“文革十年”,中共走了弯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拉开改革开放序幕。1997年,“邓小平理论”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轫。近年,有关“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中国震撼”、“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话题,搅动世界神经。它们共同指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四个危险

中共可以自豪。90余年来,完成三件大事。新民主主义革命,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改革开放,开创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共异常清醒。一路上,危险和挑战始终存在。1952年,刘青山、张子善的贪污案,震惊全国。1958年5月,骄傲滋长,急于求成,“大跃进”运动被轻率地发动,全国掀起“大炼钢铁”和“人民公社化”高潮。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等思想泛滥,惨痛代价接连而至……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发动。极左路线,让中国道路蒙受损失。

腐败和骄纵的存在,更有甚者,引导民众踏上错误的道路……这对执政党和国家都产生极为负面影响,带来难以挽回的损失。考验无时无刻不在,即便是在“黄金发展期”的今天。2011年,中共成立90周年,时任总书记胡锦涛明确指出——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

“四大危险”,让“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拥有极强适应能力、反思能力的中共,更拥有自净能力。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唯有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方能永葆“先锋”本色,方能确保“中国路”畅通。

“苍蝇”“老虎”一起打

十八大后,中共加大反腐力度。履新首日,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即“高调反腐”,谈到“打铁还需自身硬”。不到一个月后的12月13日,中组部有关负责人证实,中央候补委员、四川省委副书记李春城涉嫌严重违纪,已被免职。强烈信号再次放出:任何人都不能置身法外。此外,原重庆北碚区委书记雷政富落马。原重庆九龙坡区委书记彭智勇等10人撤职。而因作风问题,中央编译局前局长衣俊卿也自食其果。

日前,习近平有关既打“苍蝇”也打“老虎”的讲话,引起全球关注。新加坡《联合早报》说:“尤其是提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可谓切中腐败顽疾的要害。”动真格、出实招、逮“老虎”,这是外媒的解读,也是中国民众的期待。当前治腐,既有“秒杀式”的“霹雳手段”,也有拖了月余的“烂尾工程”。动真格,必治“烂尾工程”。

转作风同样备受关注。不摆鲜花、不封路等八项规定,治理“舌尖上的浪费”等,深受民众拥护。2月4日,立春。这天,习近平在甘肃调研。路上,他再次发出“使那些享乐思想严重、热衷于形式主义、严重脱离群众的干部,受到警醒和惩戒”的信号。

作为开路先锋,中共始终在路上。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