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信念命题的解读(5)

摘要:人在社会有三种状态:政治信仰者、宗教信仰者以及只强调功利而没精神追求的人。政治信仰者是骨干力量,宗教信仰者是稳定力量,只强调功利而没精神追求的人有可能成为亡命之徒;要想活得轻松,不要有信仰,因为有了信仰就有约束。但要活得有意义,必须有信仰;信仰是看不见的,看得见的不叫信仰。

(三)提升价值追求是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中之重

只有提升价值追求,才能把握大国兴起的本质,避免以利益为评价尺度,以金钱谋求话语权。当今世界,我国除了谈利益、开支票,还能不能拿出更有价值的东西?如果拿得出,那么语言表达方式就是次要的,稍作调整,他人即能听懂且愿意听;如果拿不出,就会出现去年东盟论坛上的尴尬:“一个无比孤独的中国,处在闹市之中,看上去像个阔佬,大把撒钱给邻居,希望获得友谊,而邻居们并不领情,一边将钞票快速塞进怀里,一边转过头去与美国含情脉脉。”出现这样的尴尬,究竟是别人不领情,还是我国的价值观出了问题?再以中非论坛为例,自开坛以来,我们无比慷慨地送出一个个大礼包,这是否是最佳选择,也需要研究。至少以一国对一个国家集团,这给人的感觉是中国想当头,而当头的国家只有掏钱的份。尤其是一个人均国民收入排在百名左右的国家,大把掏钱援助一些人均收入超过我们的国家,看上去很美,但给人怪怪的感觉。为什么中国现在援助贫穷国家,也援助发达国家,掏出的是真金白银,收获的却是“中国威胁”、“经济侵略”,其中的原因不能不令我们反思。当今世界,仅仅有钱是不够的,海湾国家的富有让世界羡慕,但没有人敬佩。可以说,如果整个价值体系和话语系统仅仅处在利益层面,是很难真正服人的。

如果从经济角度来讲,中国走向世界没问题,这样的实例很多。美国有一个家庭主妇,对中国的产品大量的销往美国,影响就业非常愤慨,于是高调宣称,一年之内,不买一件中国的产品,但坚持了半年,实在坚持不住,还要买中国的产品。说中国的工业产品影响世界,一点问题都没有,但是中国的文化,远没有影响世界。我国跟西方发达国家在文化产品的进出口悬殊是几倍乃至几十倍的悬殊,就不讲品质,单从数量上讲,我们就差得远。现在世界有评价中国说,中国是进了瓷器店的大象,表面来看很柔和,并且还没有碰碎什么,但瓷器店的老板已经惴惴不安了,他担心大象的鼻子一甩一个罐子打碎了,一转身一片打倒了。中国为什么会令世界如此惶惶不安呢?关键是不知道中国人按什么套路出牌。

我们国防部长访问美国的时候,曾经提出,中国的军事力量比美国落后20年,中国没有力量挑战美国,本来是要善意表达,让美国无需紧张的意思,结果在美国网民中引起轩然大波,美国网民说,不在于中国能不能挑战美国,而在于中国为什么挑战美国。诸如此类,就是讲怎么解决思维方式差异的问题。当前,西方关注什么?关注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渗入一个民族血脉里面的,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的根本价值追求。比如西方早期的核心价值观是“自由、平等、博爱”,目前是“民主、自由、人权”,北欧增加了“公正”和“互助”。核心价值观影响到制度设计和权力运行,进而影响到思维方式和话语系统。西方人认为,中国人如果想要告诉世界自己的出牌套路,就请把自身的核心价值观告知世界。要构建和谐世界没有核心价值观是不行的。

另外,目前来看,中国人的物欲过强,这样下去是很危险的。我国的幸福指数比较低,在2010年世界幸福指数排名中,我国位列倒数前几名,一段时间中国的自杀率是世界平均数的2.3倍。幸福指数最高的地区是拉美,最高的国家是哥斯达黎加。这就告诉我们,金钱不是一切,它解决不了精神归宿的问题。此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及中国梦的实现,这些问题的根源都与我国的核心价值观直接相关。由此我们的文化强国建设,就是要解决怎么获得精神提升的问题。

历史一再证明,一种核心价值观的兴起和没落,背后反映的是一个民族、一个集团、一种文化的兴起和没落。所以失去核心价值观支撑的经济繁荣,短期可以,长期不行,因为核心价值观的缺失,最终导致的是精神危机,进而是社会危机。可见,核心价值观的问题和我们的理想信念有着密切的关系,带有根本性。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印刷、出版,违者负知识产权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周艳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