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点,梦在前方路在脚下(2)

新起点,梦在前方路在脚下(2)

实现宏大的民族复兴梦需要凝聚强大动力,需要依靠改革释放潜力激发活力

【数字说话】

A,从1978年到2011年,城镇人口从1.72亿人增加到6.9亿人,城镇化率从17.92%提升到51.27%;《2011年我国农民工调查监测报告》显示,2011年全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5278万人,其中50岁以上的农民工占14.3%,首次突破3600万;人口计生委2012报告,中国流动人口总量去年已接近2.3亿;有研究表明,户口本上共有67项城乡居民“不同等待遇”。

【解读】复旦大学教授陆铭:中国的现象到底是劳动力不够,还是制度阻碍劳动力流动了?通过发展城市来让农民不断变为工业和服务业的从业人员,才能最终减少贫困。那剩下的农民不管了?不是不管,剩下的农民从农民变成农场主。

B,有关部门对118个城市连续监测数据显示,约有64%的城市地下水遭受严重污染,33%的地下水受到轻度污染,基本清洁的城市地下水只有3%。《迈向环境可持续的未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分析》:中国最大的500个城市中,只有不到1%的城市,达到了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空气质量标准。

【解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中国不能走粗放发展的老路,要利用解决环境、资源等问题的机会倒逼改革,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以发展质量为先,这样才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观点采集】“农民工的孩子还是农民工,他的孙子将来说不定还是农民工,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自己这一生无论怎么努力都不能改变现状的话,这属于绝望状态了。绝望状态是最危险的。”(经济学家厉以宁)

“实现‘中国梦’,十八大给了我们希望,但是不是能够实现还是需要大家的努力。”2013年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第十三届年会上,经济学家吴敬琏在回答一个80后哈佛大二学生的提问时说。

深化改革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也使得这位高龄学者坚信:“无论对于中国还是对于世界,都是巨大的福音。中国会从一个提供制成品的所谓世界工厂、出口大国变成一个世界上也许数一数二的消费市场,为世界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发展提供一个很重要的力量。”

旧有的“人口红利”、“入世红利”渐行渐远,未来的“城镇化红利”、“内需红利”尚需努力,中国已经站在新的历史关口,而主流舆论均相信,“改革共识”已经是当前的一个最广泛的共识:驱动中国发展的各种红利,只有和改革对接,才能释放巨大的效应。比如,城镇化被认为是中国最大的内需,而推进城镇化和提升城市化水平,转变政府职能、消除制度壁垒、改革分配机制是关键。

迟福林算了一笔账——未来10年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2个百分点,将再有2亿农民进入城镇,加上现有的农民工,新增城镇人口将达4亿左右。中等收入群体在目前大约占23%的基础上,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2020年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扩大到6亿人左右。

“形成6亿中等收入群体,意味着巨大消费需求潜力的释放,意味着利益关系调整的新突破,从而奠定‘橄榄形’社会结构的重要基础。”迟福林说。

改革共识的形成,使得深化改革面临难得的重要“窗口期”,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名誉会长高尚全指出:“未来5到10年的改革,时间空间有限,改革与危机赛跑不是危言耸听。”深化改革就意味着要迈进“深水区”——好改的都改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基于此,人们对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寄予殷切期待:比如,如何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注重资源配置和财富分配的公平与效率等等。

许多专家学者均倾向认为:改革能否在调整利益关系、解决利益失衡上取得重要进展,将决定中国的发展速度与空间。比如,民营经济是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一个组成部分,当前中国民营经济发展不断遭遇“弹簧门”和“玻璃门”,一些行业和领域的行政垄断抑制了市场竞争,影响了中国经济的活力和市场信心。破除垄断,为民营经济的繁荣创造更大的空间,显然将是一场涉及巨大利益调整的艰难攻坚。

因此,有不少学者表示:“如果没有足够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改革很难有实质性突破。”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剑阁还特别指出:“2008年爆发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有些观点将市场经济和发生危机必然地联系在一起,因此,市场化改革的动力在衰竭,政府干预越来越多,企业和个人的活力受到压抑。这种认识应当澄清。”他认为,不管怎么改革,紧紧地抓住市场化方向和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这两条主线,今后十年的中国经济发展和改革才是大有希望的。

曾有媒体评论指出,十八大报告中将“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放在重要位置,而且提出经改的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纲举目张,让人眼前一亮。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在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中推进改革,从根本上解决一些政府部门职能越位、缺位、错位的扭曲——这其实也是业已形成的“改革共识”中的关键共识,舆论认为,围绕这一主线,改革路径也日渐明晰。

比如,以户籍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结合政府公共服务体系、财政体制、社会管理职能、土地管理制度等多方面改革,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进一步推动资源价格、税费和环境税改革,以经济杠杆撬动企业和地方节能减排的积极性,通过教育、医疗、养老保险等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机制的完善,建立公平公正的安全保障网,通过收入分配改革,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人们期待,更清晰的路径会在本次全国两会上被勾画出来。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