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

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

作风是一名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个人品德和精神境界的具体体现,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经验告诉我们,作风决定作为、决定形象、决定成败,领导干部作风如何,对党风政风乃至整个社会风气具有重要影响。领导干部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抓好“八项规定”的落实,把加强作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确保党员干部拥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和过硬作风,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加强作风教育常态化。教育是加强作风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在保持党员干部思想纯洁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心者,一身之主,百行之本”。在面临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和外部环境“四大考验”,面临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四大危险”的严峻形势下,应不断强化对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作风养成教育,使之成为干部的清醒认识和自觉行动。要坚持集中教育和日常教育相结合,针对干部作风方面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开展教育,推动作风教育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以教育促进思想政治素质和精神境界的不断提高,切实增强党员干部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

密切联系群众常态化。以开展“公开承诺、亲切服务、依法行政、文明办事”和“下基层、接地气、办实事”活动形成的联系服务群众长效工作机制,干部下乡驻村、领导包村增收活动为有效载体,深入推进学习、服务、效能、廉洁“四型”机关建设,促进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向职工学习,向实践学习,多谈心交心,多商量讨论,多释疑解惑,多解剖典型,多走访慰问困难群众,多到困难和矛盾集中、工作薄弱的企业去,着力了解社情民意,破解发展难题,帮助脱贫致富,夯实基层基础,推动基层工作,一心一意知民需、帮民富;以畅通群众诉求渠道为重点,拓宽信访渠道,认真受理、核查群众反映的问题,建立健全网络信息收集、研判和处置机制,一心一意解民忧、化民怨。

完善制度建设常态化。良好的作风离不开严格的制度约束。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必须建立健全科学完备且操作性强的制度机制,形成靠制度激励约束、靠制度管人管事的良好氛围。要完善以目标管理为核心的工作推进机制,形成脉络清晰、逻辑严密的责任链接体系,确保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要完善效能优先、实绩为重,以强化执行力为导向的考评和激励机制。坚持定性考评与定量考核、日常考核与年度考核、领导考核与群众考核相结合,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业绩评定、奖励惩处、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坚持开展作风整治行动,重点抓好“吃拿卡要”专项整治,坚决整顿“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不良之风,坚决整顿不作为、乱作为、滥作为的不良之风,坚决整顿恶意刁难、效能低下的不良之风,坚决整顿慵懒散奢、敷衍塞责、推诿扯皮的不良之风。对违反作风建设有关规定,执行制度不严、工作纪律松散、办事拖拉扯皮、服务态度恶劣,甚至滥用职权、徇私舞弊、吃拿卡要等行为,依纪依规严厉查处,认真落实组织处理或纪律处分,始终保持对不正之风的严查严惩态势,真正形成奖励干事者、鞭策空谈者、诫勉混事者,促进和保证干部作风的转变。

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每一名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扎实的工作作风做支撑,实现“两新”目标、推动“三区”建设的“青海梦”也是如此。各级领导干部要有一以贯之的勇气和坚持,带头改进工作作风、带头厉行节约,带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带头密切联系群众,带头解决实际问题,真正把“八项规定”当做转变作风的标杆,以自身的示范表率作用带动“八项规定”的有效贯彻,带头做思想、行动、精神的先导、楷模,自觉、坚定地传承优良作风,更加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将十八大、省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落到实处,为早日实现“青海梦”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