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浮躁和脱离国情的极端主张

拒绝浮躁和脱离国情的极端主张

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闭幕会上说,应该“拒绝浮躁和脱离国情的极端主张。”这是句大实话,切中当前社会思潮的要害。

快速发展的中国,难免出现一系列矛盾和问题。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一切成就用13亿一除,都会变小;一切问题用13亿一乘,都会变大。何况机遇从来与挑战共生,成就往往与问题相伴。

快速发展的中国,难免引起世界关注。有的看中国不顺眼是因为不舒服。作为社会主义发展中大国,中国是在世界社会主义处于低潮的情况下高举社会主义旗帜的,当冷战随着苏联解体而终结时,中国的社会主义经过改革开放迅猛发展,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欲刮“遏制中国”之风者大有人在。有的看中国不顺眼则是因为不习惯。中国综合实力提升效应倍增,一些国家应对我快速发展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明显增强,一些邻国对我戒备心理上升,中国在世界的聚光灯下,一举一动都“被曝光”“被比较”“被竞争”“被崛起”。

于是,国外有人喊,国内也有人应,似乎解决当今中国的问题惟有“全盘西化”,照搬西方的政治模式、走西方的发展道路。此论,且不说是别有用心者企图致中国于万劫不复的陷阱,也是我们必须高度警惕、断然拒绝的“浮躁和脱离国情的极端主张”。

这种极端主张要不得,因其“脱离国情”。洋务运动倡导“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西化”的决心和行动都很大,但挽回了清王朝江河日下的颓势吗?

这种极端主张要不得,因其“浮躁”。不妨比较他国。横跨欧亚两大洲的土耳其,在现代转型中曾以最大的决心成为“西方文明”的一分子。但土耳其的悲剧恰恰在于,所有这些都只是土耳其人自己的幻想和一厢情愿罢了。美国学者亨廷顿指出,这种不愿意认同自己原有文明属性,而又无法被它想加入的另一文明所接受的自取其辱状态,必然会在全民族形成一种文明上、精神上无所归宿的极端沮丧感。

美国学者莱斯特·R·布朗认为,“由于中国如此庞大的人口,人类至今走过的所有道路对中国都不能适应。要不了多久,中国非得开拓一条全新的航道不可。这个发明了造纸术与火药的民族,现在面临一个跨越西方发展模式的机会,向世界展示怎样创造一个环境上可以持续的经济。中国若成功了,就能为全世界树立一个光辉的榜样,为人仰慕效法;中国若失败了,所有的人都将为此付出代价。”

中国还要快速发展,问题还会不断出现。“发展之年”往往也是“多事之秋”,我们既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又要谨慎地对待“多事”,正确地处理“多事”,清醒地“拒绝浮躁和脱离国情的极端主张”。看问题、作判断要善于学习、勤于思考,深入实际、实事求是,力求客观公正;要沉得住气、耐得住烦、静得下心、稳得住阵,方能宁静致远。

作者:叶小文(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第一副院长)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