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财政负责突发事件救治费用的建议

由财政负责突发事件救治费用的建议

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已颁布实施几年。这些法规的颁布无疑在控制、减轻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秩序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然而,我们在调查突发事件应对救治的实际工作中,发现基层医疗救治单位存在一些困惑。谈几点看法:

一、法规要求和医疗救治单位的应对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提出“必要时可以……要求提供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的组织提供相应的服务”,“向受到危害的人员实施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以及其他保障措施”等。《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提出:“卫生行政部门要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可能发生的公共卫生事件做出快速反应”,“开展防范和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科研和培训”等。

医疗救治单位按照突发事件应对法规要求,制订应急预案,建立应急体系,组建救治队伍,并进行培训与演练,提升救治人员素质;增添各种药物及设备,储备应急物资,加强基础能力建设,为提高救治效果而努力。每当突发事件来临,医疗救治单位都能积极响应号召,服从政府指挥,克服重重困难,全力救治伤病员,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事件带来的社会伤害为己任。

二、突发事件应对救治前所产生费用

(一)加强突发事件应对的基础能力建设。

在突发事件来临之前,医院已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如上述),投入了一笔可观的费用。

(二)在突发事件应对中医院产生的费用

1.根据具体情况不断增添医药设备。在突发事件应对救治中,医院必须根据事态发展调用人力、物力、财力,不惜一切增加救治投入。例如:在非典、禽流感、甲流、手足口病等事件中,危重患者的救治必须使用呼吸机,转送患者必须使用负压救护车,收治传染性强的危重患者必须使用负压病房,有挤压伤的患者抢救必须使用血液透析机等;还要增添各种应急抢救药物,准备体温监测站、预诊分诊室、发热门诊、隔离病房等。又如:处置群发或灾难事件受伤者伤口,须大量消毒液和耗材;防范传染病感染、预防职业暴露感染,须大量防护耗材;预防医院内感染的大量防控措施的支出等,这些救治设施全部需要医院承担。期间,为集中力量保证突发事件救治与预防的应急运行,医院必须减少收治其他病种。为此,医院的正常收入减少。

2.对医务人员超额劳动支持不足。每当重大突发事件来临,广大医务人员总是一马当先,义不容辞地承担着社会责任,他们进行零距离、争分夺秒的救死扶伤,其劳动强度和健康风险都是平常的数倍。有时还冒着特殊环境、特殊条件、特殊方案展开特殊治疗的风险。他们也是血肉之躯。但他们的高强度、高风险的付出没有得到相应的报酬,因救治费用透支和医院正常收入下降,这些救死扶伤的医务人员本应获得的基本收入也因之减少;因特殊时期的运作惹来额外的纠纷;因健康风险导致自身身体的伤害或终身伤害,甚或付出生命。他们没有得到后续的医疗和生活的特殊支持。导致这些一马当先、付出超额代价的医务人员流汗、流血又流泪。据查,某三级医院2009年7月至2010年2月期间为了收治甲流(H1N1)病人,专门腾空一栋100床位的病区,陆续派出22批次共160人次医护人员进驻22所学校(中学、大中专院校)及福利院等地,就地隔离应急救治人数累计4140人次,对46所学校甲流防控工作指导。而财政专项拨款只有34万元,这些经费仅能支持一部分病人的救治,医院的许多专项支出得不到补偿。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