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仁宝传奇能否复制(2)

吴仁宝传奇能否复制(2)

 

2,紧跟形势。发展经济不仅需要凝聚村庄资源,还要懂得审时夺势,抓住瞬息万变的政治和市场机遇。吴仁宝做到了,他很在吃透中央政策精神,踩准政治 变革节拍上面很有经验。很多知名的村庄在政治拐点没有及时转身,随之被时势否定,扫进历史垃圾堆。吴仁宝不同,他从邓小平南巡讲话中嗅到机会,在中央倡导 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中抓住机遇,国家鼓励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时,他又推动村庄产业结构成功转型。吴仁宝充分利用政策荫蔽,努力学习掌握经济规律,使华 西村在市场经济中永立潮头,不断前进。

 

 

3,勤政为民。吴仁宝“难不倒、吓不倒、夸不倒”的行事风格,将共同富裕作为施政目标,无私奉献,鞠躬尽瘁的精神特质,“不拿全村最高工资、不拿全 村最高奖金、不住全村最好的房子”的廉洁品质,“有福民先享,有难官先当”的处世风格,使得他的“卡里斯玛”式治村路子没有带来贪污腐化成行、贫富差距拉 大、社会矛盾重生的恶果,多数村民爱戴他且愿意被他领导。

吴仁宝是有智慧的,也是幸运的,智慧来源于他利用天时(国家政策变革)、地利(土地、区位优势)、人和(村庄团结,人心向善),来谋求村庄发展大 业,幸运来源于他处于国家深刻转型,中国经济迅速腾飞,村庄经济发展尚有可为的年代。宏观形势的助推及吴仁宝过人的能力造就出华西村的成功,也使得吴仁宝 及华西村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重要符号。

二、吴仁宝传奇不可复制

吴仁宝发展村庄的激情,奉献社会的热血,谋求共同富裕的责任像一面镜子,照耀着后人,也启示着后来的村庄治理。不过,笔者以为,吴仁宝传奇很难复 制,不仅在于一般人很难像他一样念好“农民政治经济学”,更在于当前的社会形势里很难再有发展村庄经济的机遇,且无私奉献、清正廉洁的个人品质很是偶然, 强人治村困难重重。

1、农村经济发展动力不足

1990年代以来,随着国家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农民大规模向城市流动,带来村庄人、财、物的大量流失,村干部离村化现象日趋严重。与此同 时,在加入WTO的背景下,中国经济的对外依附性日深,中国经济增长只能依靠沿海发达城市,中西部地区的区位优势不足,发展后劲乏力,区域差距拉大。当前 的农村已非“离土不离乡”就业的时代,难有发展集体经济的宏观形势,广大中西部农村的主要功能是为农民安居乐业提供良好场所,保证农民在城乡间的进退有 序,保证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稳定。事实上,在国家政策影响及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当前中西部的乡村集体企业几乎全部破产。在人多地少的矛盾下,农很难从农业 中获益,增产不增收的局面长期存在。而在中国卷入世界经济体系的条件下,依靠规模农业形成的全力也难有竞争优势。也就是说,中国农业的温饱型农业,中国农 民“温饱有余、小康不足”的生活,及中国村庄社会衰败的形势在短时期内不可能改善。

在386199部队成为农村常态的背景下,还在村的强人多为专业户、富人、混混等,强人治村与富人治村的主体常常是一拨人。多年前,中央鼓励“双强 双带”,“双强”即致富能力强,带领农民致富意识强,“双带”即带领致富和带头致富,中央政策的意图很明显,村干部是农村精英,是村庄带头人,如果村干部 都不能致富,就更不可能带领村民致富,富人治村由此成为多数省市政府的主打村治模式。富人治村的优势很明显,如富人能压制钉子户,保证公共品的正常供给, 且可能引进企业发展村庄经济,少数道德品质高尚的富人还会以私济公,搞民生工程,以此赢得不少村民的拥戴。

 

 

2、富人治村弊端重生

当前社会形势与1990年代大不相同,富人治村也没有相应的社会基础。大部分富人都改不掉他们的商人本色,或者从村集体土地中获取收益,或者利用手 中职权发展产业,在没有其他力量制衡或村庄民主发育不完善的条件下,富人治村具有不稳定性及不可预期性,富人既有可能利用自己的权势为村庄做好事,也有可 能肆无忌惮的摄取乡村资源,甚至会排斥其他人的政治参与热情,阻碍基层民主的实现。笔者及其所在团队长期在农村调查,对富人治村的绩效有所体悟,以下举一 例: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