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克志:欠发达地区的科学发展之路(2)

赵克志:欠发达地区的科学发展之路(2)

记者:《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即国发[2012]2号文件明确提出,贵州要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和时代要求的“后发赶超”之路。面对经济社会既要“转”又要“赶”的双重任务,“后发赶超”之路怎么走?

赵克志:推动跨越发展,同步实现全面小康,是中央对贵州工作的总要求,也是全省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之所在。目前,我省小康进程大体落后全国8年、落后西部平均水平4年。我们只有努力在一个较长时期内保持快速发展,切实解决好既要“赶”又要“转”的双重任务,走出一条追赶型、调整型、跨越式、可持续的发展之路,才能缩小与西部和全国的差距。“赶和转”、“好与快”是辩证统一的,你不能笼统地说快就不好、慢了就好,也不能笼统地说慢了就不好、快了就好。

首先,要抓住机遇,加速发展,把“慢”这个主要矛盾解决好。就贵州来说,这是目前这个阶段的实际。只有加速发展,才有科学发展,才能缩小与西部地区的差距,逐步跟上全国发展步伐。

其次,贵州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气候宜人,这是我们的后发优势。在发展的过程当中,我们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解资源环境制约、实现循环利用,做到既提速又转型,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提升,在赶超中转变,在转变中赶超,缩小在“好”的方面的差距。

第三,坚持通过发展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发展成果,不断提高生活水平,提高教育医疗水平,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把我们的奋斗目标落到实处。

记者:贵州还有贫困人口1149万,应当说数量还非常大。贫困地区如何在省内同步实现小康?

赵克志: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2011年按照中央 2300元的扶贫标准,我们有贫困人口1149万,大约占了全国人口的11.6%。如何解决贫困问题,就贵州来说,扶贫攻坚是我们的“第一民生工程”。我们要按照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的思路,大力实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发展规划,加快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培育贫困地区的特色优势产业,提高人口和劳动力的素质,大力地减少贫困人口。

像贵州这样的西部地区、贫困地区,扶贫攻坚着力点有四个:一是实施好国家的扶贫攻坚规划,抓好集中连片地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基础设施要向县乡农村延伸,加快实施一批水、电、路、气、房等民生工程,全面改善贫困地区的发展条件。二是大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集中使用财政扶贫资金,打造扶贫产业示范带,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比如说旅游产业、茶、酒、民族医药、特色食品、果品,还有装备制造业等等,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三是加快教育和培训,使人口和劳动力资源的能力素质与我们的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适应。四是说一千,道一万,脱贫攻坚要靠人,光有一个好的规划还不行,关键是抓好贫困地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建设。抓基层打基础,有一个好的班子、有一个好的思路、有一套好的措施、有一个好的作风,持续不断地抓下去,通过艰苦奋斗、长期奋斗,走出一条贫困地区全面小康建设之路,完成贫困地区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这个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

记者:贵州“工业强省”战略正全面实施。面对脆弱的生态环境,在实施工业强省战略中,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如何共生共荣?

赵克志:多年来贵州一直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的建设。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胡锦涛同志在贵州任省委书记期间,就亲自倡导建立了毕节试验区,主题就是“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对欠发达地区的科学发展之路进行了积极探索。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我们将于今年 7月举办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主题定为“建设生态文明——绿色变革与转型”,这是全国目前唯一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的国家级国际论坛。这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一个具体举措,是贵州扩大对外开放的国家级窗口,也是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国际交流的一个平台。通过搭建这样一个平台,可以更好地用生态文明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实现更好地发展。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